首页
> 专题专栏 > 就业创业 > 政策文件
关于2023年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十条举措的实施方案
发表时间:2023-11-06 15:54 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浏览人数:

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鼓励青年群体多种方式、多种类型就业,全面提升我市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助力实现“创业奋斗,就在温州”。结合温州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聚焦青年群体,开辟更多元的就业途径、打造更舒适的就业创业环境,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形成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量化目标:“510+行动计划”专栏开拓岗位15万个以上,开展本地双线招聘活动700场以上。新增在温就业创业大学生1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力争提供创业工位10000个。扶持创业人数4100人,创业带动就业1.23万人,分别比去年新增17%以上。今年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力争达到41%。

二、主要任务

(一)稳定就业岗位,开展扩岗增容行动

1.确保政策性岗位供给,扩大国有企业岗位规模,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有编能用尽用,最大限度用足用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空缺编制和岗位。

2.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坚持投资拉动增加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增长率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相匹配。

3.推动社会组织开发岗位,动员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挖掘岗位需求,开放就业岗位、设置见习岗位和提供灵活就业岗位等3000个;引导各县(市、区)按城镇常住人口一定比例配备社区工作者(比例从每万人配备16.7人上升到每万人配备18人),今年新提供社区工作者岗位650个(增幅8%以上)。

4.动员入驻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内的企业挖掘岗位需求,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内的企业提供岗位3000个以上。

5.做好重点人群岗位供给,今年提供公益性岗位1800个、就业见习岗位2200个,优化并依托温州人才网、温州人才市场等平台开拓其他市场性岗位15万个以上,提供实习实践岗位10000个以上,实现见习实习3500人以上。


(二)强化青年群体服务,开展从校门到企业行动

1.对在温高校大学生、在温高校毕业生加强就业知识输送、就业观念引导,指导学校通过选修课、学生活动、宣讲等不同形式,确保每学期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10节以上,在高校打造一支就业工作辅导队伍。

2.归集各类政策,通过制作发放“政策明白卡”等形式,实现“一张清单全告知”,对毕业年度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全覆盖式宣传。

3.依托青企协、青联等平台开展“百家企业助力大学生就业行动”,每月向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青联委员企业募集岗位,常态化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组建青企协会员、青联委员、团干部导师团一对一结对就业创业青年,助力青年就业创业。

4.今年新增15家行业协会和一批高校签署校会共建合作协议,助力打通校园到企业交流合作通道,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校企产学研紧密合作,力促商协会落实一批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落实建立实训基地15个。

5.加强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基地进校园宣传推广。开展政校基地交流对接活动11期,重点宣讲温州各地区域特色、创业支持政策,优选20个以上创业孵化基地进高校路演推介,引导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落地温州创业。

6.开展“来温州·创未来”2023年高校学子温州行活动,邀请300名以上大学生到各县(市、区)企业参观体验。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开展帮扶,对有就业意愿的,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三)拓展就业服务途径,开展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1.充分发挥各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公共招聘服务活动,全年召开本地招聘会700场以上;其中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畅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企业对接合作渠道,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市场化优势承接公共招聘服务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0场,全年推送岗位5万个;打造基层街道就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就业服务平台,打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最后一公里,为青年近距离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指导。

2.培育建设10家产教融合联盟、100家产教融合企业、1000家产教融合实习实训站点。

3.将就业信息排摸、就业帮扶工作纳入村社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和落实举措,督促镇街、村社安排专业力量进行就业需求、就业岗位摸排。


(四)加强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开展青年众创行动

1.加快培育市集经济,制定加快培育市集经济的实施方案,全力支持发展市集经济,力争今年打造标杆性市集品牌10个以上,开展相关活动100场以上,形成“一镇街一市集一特色”的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支持高校周边开设创业市集,鼓励在温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鼓励农贸市场等市民生活相关区域创设市集。

2.做好市集周边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服务,以劝代罚、以疏为主引导市集内有序规范经营、周边规范停车。

3.推进大孵化集群建设,加强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小微园、电商园等空间的利用,争取提供创业工位10000个。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两进两回”行动,探索农村经理人工作,培育农创客、农播客,引导青年回农村,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900名,培育农创客1900名。

5.聚焦未就业青年,推出“喊你来开店”创业帮扶计划,鼓励国有企业将重点片区闲置可利用的国有资产商铺用于青年创业,并配套推出灵活多样的帮扶举措,吸引青年开店创业。


(五)提升就业能力水平,开展青年技能提升行动

1.聚焦创业能力、数字职业、制造产业、平台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技能提升需求,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1000场次以上,组织培训12万人次以上,帮助青年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助推青年打通职业上升通道。

2.优化青年技能人才评价激励制度,联动高等学校、职业(技工)院校大力开展毕业生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全年新增中级工以上青年技工1万名以上;组织市县两级技能大赛100场以上,吸引1万名青年技能人才参与竞技比武,选树首席技师、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200名以上,重点培育一批新时代青年工匠典型。

3.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股权激励机制,发挥上市企业引领作用,扩大技术工人股权激励占比,发挥技能人才创造创富能力,促使更多产业工人从“打工者”变成“合伙人”。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配套保障提升行动

1.将产业园配套建设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改造提升老旧工业区78个,争取今年拆后新开工建设工业厂房500万平方米,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发展空间。

2.加强职工公寓保障,满足拆改地方工人居住需求,今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315套(间),租金标准不高于市场租金的80%。

3.推动新温州人子女入学转学,统筹安排学位50000个。

4.按属地政府园区实际需求精准公交服务,协商开通定制通勤优化公交线路,提升公交运输质效,完善公交站点设置。


(七)加强员工关爱,开展关心暖心行动

1.加强外地职工文化融入,举办各类温州本土文化交流活动100场,鼓励县(市、区)面向企业职工发放文旅消费券,举办各类职工文体活动100场。

2.引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稳定职工就业信心,建议两代表一委员对一线员工开展慰问调研,开展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最美劳动者匠心领军人物”等“最美”系列评选。

3.通过举办交友联谊活动、打造一批青年相亲角等青年交流文化阵地,全年组织青年人员交友联谊100场以上,服务青年1万人次以上。

4.鼓励高级工以上技能人员及35周岁以下中级工技能人员先落户后择业,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可随迁落户,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八)加强稳岗政策落实力度,开展惠企稳岗行动

1.设立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重点向我市小微企业倾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授信额度最高3000万元,给予原则上不超过4%的优惠贷款利率,支持其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根据温州贷款发放情况,鼓励其他银行推出类似贷款业务。

2.梳理包含高校毕业生创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等税费优惠政策,形成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税费优惠的政策指引。


(九)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分析,开展重点排摸帮扶行动

1.开展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动态监测人社部选定的在温937家企业用工数据,每月度开展一次,摸清企业用工变化趋势,对我市重点吸纳就业的鞋革、服装、餐饮、塑料、机械等5大行业开展用工监测,每季度开展一次,有效掌握劳动力流动和重点区域、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变化。

2.加强常住居民家庭户月度劳动力调查,密切关注青年劳动参与率及就业质量情况,按月汇总就业动态监测情况,按季提供青年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3.对困难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16-24岁失业青年,低收入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持续帮扶,全年摸排重点群体10万人,帮扶就业2.5万人,储备就业岗位2.5万个。


(十)加强劳动用工权益保障,开展和谐用工行动

1.持续推进“和谐同行”行动计划,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和服务,开展企业用工体检、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全年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2600人次,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体检2600家次。推行产业工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全年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产改试点企业全覆盖。

2.针对新就业形态,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针对人力资源市场,严厉打击“黑职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