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温州市中职学校学生医药护理专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
为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和选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在温州护士学校举行2016年温州市中职学校学生医药护理技能大赛。为保证该大赛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技术文件。
一、比赛方法及报名
1.本次大赛分选拔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选拔赛护理专业(2014级)、药学专业(2014级)学生参加,根据比赛结果按比例推选护理专业42名、泰顺职教中心护理专业8名,药剂专业10名选手进入总决赛。
2.参赛选手应是我市2014级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及药学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生,性别不限,年龄在21周岁以下。参赛选手在报名获得确认后,原则上不再更换。如赛前选手因故不能参赛,所在学校需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组委会审核后按参赛选手资格条件补充队员。竞赛报到注册后,参赛队不得更换竞赛选手。
二、比赛项目与内容
本次竞赛场地设护理技能操作及中药性状鉴别,其评分技术标准如下。
(一)护理专业
[必考项目1]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
比赛序号:
完成时间: 3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评资源:纱布及呼吸膜放在准备室,准备时自取
操作步骤 | 技 术 要 求 | 分 值 | 扣分 | |
案例:在公园散步,发现前方突然有人晕倒在地,你作为目击者如何处理? | ||||
选手准备好用物,用1分钟时间检查场地是否符合要求(模型上做10次按压、2次吹气)。 | ||||
选手报告参赛号码,比赛计时开始 | ||||
判断 呼救 14分 | 环境 | 评估环境安全2,抢救者位于患者右侧、位置合适2 | 4 |
|
意识 | 判断意识方法正确2(轻拍重喊) | 2 |
| |
呼救 | 紧急呼救2 | 2 |
| |
脉搏 | 以示指和中指触摸气管旁2-3cm处,观察有无大动脉搏动2,5-10秒钟完成2 | 4 |
| |
呼吸 | 评估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2(观察胸廓起伏) | 2 |
| |
心脏 按压 35分 | 体位 | 患者仰卧位1,置于坚实平面上1,身体无扭曲1,迅速解开衣领腰带暴露病人胸腹部1 | 4 |
|
定位 |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方2横指处2 | 5 |
| |
手法 | 两手掌根部重叠,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上半身前倾,双肩 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 力,借助自身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操作3,, 动作正确节力3 | 12 |
| |
深度 | 胸骨下陷至少5cm3 | 4 |
| |
频率 | ≥100次/分4,节律均匀2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 胸部回到正常位置2,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手掌不离 开胸部,连续按压30次2 | 10 |
| |
人工呼吸 18分 | 检查 | 检查颈部有无损伤2:双手放于颈后部,触摸颈部;检查口腔、清除口鼻分泌物2,取出活动义齿1(口述) | 5 |
|
开放 气道 |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方法开放气道5:(如颈部无损伤:左手小鱼际肌置于前额下压2,右手拇、食指置于下颌角下方1,托起下颌、使头部后仰2,方法正确 | 5 |
| |
吹气 | 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1,深吸一口气1 | 2 |
| |
双唇紧贴并包绕患者口部吹气,连续吹气2次,每次不少于1秒用力吹气,观察胸廓直至病人胸廓抬起,方法正确4 | 4 |
| ||
吹气毕、立即与病人的口部脱离、同时松开捏鼻的手指1观 察胸廓情况1 | 2 |
| ||
评估效果 10分
| 循环 次数 | 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30:22,连续5个循环1 | 3 |
|
脉搏 | 评估颈动脉恢复搏动2 | 2 |
| |
呼吸 | 自主呼吸恢复2 | 2 |
| |
瞳孔 | 瞳孔缩小2 | 2 |
| |
末梢 循环 | 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1 | 1 |
| |
整理 3分
|
体位 | 妥善安置病人处于安全卧位2 | 2 |
|
| 其他跟进措施1(口述)(计时结束) | 1 |
| |
质量控 制 20分 | 人文 素养 | 抢救中病人无损伤,关怀体贴病人 | 6 |
|
熟练 程度 | 判断迅速、准确,定位准确、手法正确,动作连贯、操作熟练,时间3分超时即停 | 6 |
| |
复苏 效果 | 复苏有效,病人抢救成功。 按压无效或出错1次-2分,吹气无效或出错一次-2分 | 8 |
| |
操作时间 | 分 |
|
| |
合计 |
| 100 |
|
[必考项目2] 密闭式静脉输液
比赛序号:
完成时间:12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核资源:①注射盘:皮肤消毒棉签(带碘、一次性)、0.9%氯化钠溶液250ml(瓶装)、输液器、输液瓶贴、小杯子。②临时医嘱单、输液执行记录卡、止血带、治疗巾(一次性蓝色45×55cm)、小垫枕、输液胶贴5片/每袋,、小塑料桶(止血带回收空桶,内无液体)③洗手液、锐器盒、医疗垃圾筒、生活垃圾筒、止血带回收筒。④输液架、治疗车、输液臂。
操作步骤 | 技术要求 | 分值 | 扣分 | |
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输液0.9%氯化钠250ml(也可自行组织语言) | ||||
选手准备好用物,用1分钟时间检查床单位是否符合要求。 | ||||
选手报告参赛号码,比赛计时开始 | ||||
核对(2分) | 查对医嘱、执行单和输液瓶贴,体现双人核对 | 2 |
| |
评估 (4分) | 患者 | 全身:三史(过敏史、用药史和心脏功能)1 局部:输液肢体和静脉(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和静脉瓣)1 | 2 |
|
用物 | 准备输液架 | 1 |
| |
环境 | 温湿度适宜、安静整洁, 光线适中(口述) | 1 |
| |
准备 (10分) | 患者 | 知情同意,体位舒适,已排便大小便 | 1 |
|
环境 | 干燥整洁,宽敞(必要时台面用湿抹布擦干净、溶液去灰) | 2 |
| |
护士 | 仪容仪表符合护士礼仪规范2,洗手1、戴口罩1 | 4 |
| |
用物 | 治疗车、污物桶、锐器盒、手消毒液、小垫枕、治疗巾、治疗盘、污物杯、压脉带、砂轮、复合碘医用消毒棉签、无菌敷贴、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注射器、按医嘱准备药物、输液标签、输液执行单、医嘱单、签字笔等。(缺一扣1分,用物摆放不合理扣2分) | 3 |
| |
准备 药液 (12分)
| 配备 溶液 | 核对医嘱1、检查药物质量方法正确2 贴瓶贴,位置正确1
| 4 |
|
插管 | 消毒输液瓶口1,无污染1 检查输液器有效期与质量1, 取出输液器针头插入药瓶方法正确1,无污染且无液体进入输液器1 输液器袋套在药瓶上1,无污染1 再次核对正确1 | 8 |
| |
注射 (42分)
| 核对 |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1,解释清楚并取得合作1 | 2 |
|
排气 | 关闭调节夹、旋紧头皮针连接处1,检查药液后挂于输液架上1,排气:首次排气不滴出药液2、管内无气泡2、滴管内液面高度适宜1 、排气后输液管放置妥当1 | 8 |
| |
消毒 | 协助取舒适卧位,在穿刺静脉肢体下垫枕与治疗巾1,扎止血带距离与松紧度正确2,正确消毒皮肤2次2 (二次消毒期间准备敷贴1) | 6 |
| |
穿刺 | 核对病人和药物2,再次排气至有少量药液滴出2,检查针头及输液管内无气泡2,取下护针帽,嘱病人握拳,一手在消毒区外绷紧皮肤、固定血管1,一手持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并与皮肤成适合角度进针2,见回血后再将针头沿血管方向潜行少许3(不能一针见血不给分) | 12 |
| |
固定 | 一手固定针柄,三松2(嘱病人松拳,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夹)待液体滴入通畅后用输液贴分别固定针柄、针梗和头皮针下端输液管,固定美观牢固,不影响点滴2 | 4 |
| |
滴速 | 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滴速(滴速不超过±4滴)2,再次核对病人和药物2,告知注意事项1,安置病人并放置呼叫器于易取处1 | 6 |
| |
记录 | 洗手1,记录输液执行单(时间、滴速、执行人)2,并将其悬挂于输液架上1 | 4 |
| |
拔针 (5分) | 拔针 | 核对解释1,告知病人输液完毕需要拔针1,揭去针柄与头皮针管处输液贴,轻压穿刺点上方,反折头皮针迅速拔针(不滴血)2嘱病人按压片刻至无出血,并告知注意事项1 | 5 |
|
整理 (5分) | 病人 | 协助病人舒适卧位、询问需要1,取下输液执行单卡及输液瓶1 |
2 |
|
用物 | 医疗垃圾分类处理2 利器处理不当扣5分 | 2 |
| |
护士 | 洗手、脱口罩1 | 1 |
| |
质量控制 (20分) | 人文 素养 | 操作过程体现人文关怀、沟通到位2,举止稳重2 | 4 |
|
熟练 程度 | 程序正确、动作规范4 在12分钟内完成(超时即停) | 8 |
| |
输液 效果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针稳、准,无差错及输液并发症发生5(跨越无菌区酌情扣分) 下列情况出现一项即扣20分:1.有气泡进针2.针头污染进针3.操作过程中没有核对病人。 | 8 |
| |
操作时间 | 分 |
|
| |
合计 |
| 100 |
|
[必考项目3] 双侧鼻导管吸氧
比赛序号:
完成时间:7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评资源:氧气筒,治疗盘内:氧气流量表、湿化瓶(装有1/3或1/2的冷开水)、扳手,一次性治疗碗 (内盛冷开水)、弯盘(无菌纱布、通气管)、一次性吸氧管,棉签;用氧记录单、笔
操作步骤 | 技 术 要 求 | 分 值 | 扣分 | ||||||
遵临时医嘱给予2ml/min氧气吸入(也可自行组织语言) | |||||||||
选手准备好用物,用1分钟时间检查床单位是否符合要求。 | |||||||||
选手报告参赛号码,比赛计时开始 | |||||||||
核对(2分) | 核对医嘱及执行单2 | 2 |
| ||||||
评估 6分 | 病人 | 缺氧 状况 | 评估缺氧程度1,种类1 | 2 |
| ||||
鼻腔 状况 | 评估到位2(鼻腔是否通畅、鼻中隔有无弯曲、有无鼻息肉) | 2 |
| ||||||
心理社会方面 |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1、肢体活动及合作程度1 | 2 |
| ||||||
准备 10分 | 环境 | 符合用氧气要求,作好“四防”2(防火、防热、防油、防震) | 2 |
| |||||
氧气筒 | 评估剩余氧气量1 | 1 |
| ||||||
护士 | 仪表仪容符合礼仪要求2,,洗手、戴口罩1 | 3 |
| ||||||
用物 | 氧气筒,治疗盘内:氧气流量表、湿化瓶(装有1/3或1/2的冷开水)、扳手,一次性治疗碗 (内盛冷开水)、弯盘(无菌纱布、通气管)、一次性吸氧管,棉签;用氧记录单、笔(缺一样扣1分,摆放不合理扣2分) | 4 |
|
吸氧 45分
| 核对解释 | 核对正确1,解释目的及过程到位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1 | 4 |
|
清洁鼻腔 | 清洁鼻腔方法正确2 | 2 |
| |
冲尘装表 | 冲尘1(嘱当心1) 拿表姿势正确2,扳手使用节力2,装好后氧气表直立2 检查是否漏气2(关小开关,开大开关), 通气管和湿化瓶连接正确2 | 12 |
| |
插管准备 | 连接鼻导管方法正确3 | 3 |
| |
调节流量 | 正确调节氧流量4(开小开关),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2 | 6 |
| |
插管固定 | 插鼻导管手法、方向正确2,动作轻柔2, 固定鼻导管3(正确、美观、牢固) | 7 |
| |
解释宣教 | 用氧注意事项宣教到位5 | 5 |
| |
记录签名 | 洗手、脱口罩1,记录开始用氧时间1,氧流量1,签名1 | 4 |
| |
整理用物 | 正确处理用物2 | 2 |
| |
观察 4分 | 观察病情 | 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1,氧流量是否正确1、装置有无漏气1,是否通畅1 | 4 |
|
停氧 18分
| 核对解释 | 洗手、戴口罩1,核对正确1,解释到位1 | 3 |
|
拔管清洁 | 拔鼻导管方法正确2,拔管同时用纱布擦净1,导管妥善放置1,关闭氧气顺序正确4(关大开关,开小开关,关小开关) | 8 |
| |
顺序卸表 | 卸湿化瓶、通气管1,卸氧气表1 | 2 |
| |
安置患者 | 妥善安置患者1,整理床单位1 | 2 |
| |
记录整理 | 洗手、脱口罩1,记录停止用氧时间、签名1,正确处理用物1 | 3 |
| |
质量 控制 15分 | 人文素养 | 体现人文关怀、沟通到位3,举止稳重2 | 5 |
|
熟练程度 | 动作熟练、节力2,在3分内完成3,超时即停 | 5 |
| |
效果评价 | 患者安全、症状好转,吸氧过程中调节氧流量方法正确5(氧流量不符合扣10分) | 5 |
| |
操作时间 | 分 |
|
| |
合计 |
| 100 |
|
(二)药学专业
本次竞赛设中药性状鉴别、中药调剂、薄层色谱的应用与维生素C的杂质测定4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权重见表1。
表1 比赛项目指标体系
序号 | 项目 | 分值权重 |
1 | 中药性状鉴别 | 25% |
2 | 中药调剂 | 25% |
3 | 薄层色谱的应用 | 25% |
4 | 维生素C的杂质测定 | 25% |
总计 | 100% |
[必考项目1] 中药性状鉴别
1.考试范围分别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収载的、临床常用的280种中药。参赛选手对随机抽取的40种中药(含中药材与饮片)进行性状鉴别,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名称与主要功效。比赛时间为16分钟,时间一到,统一交卷。裁判员现场阅卷、评判。
2.中药性状鉴别常用中药目录(280种)
根与根茎类(90种):细辛、狗脊、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牛膝、太子参、威灵仙、川乌、附子、白芍、黄连、防己、延胡索、板蓝根、甘草、黄芪、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前胡、川芎、防风、柴胡、龙胆、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熟地黄、巴戟天、桔梗、党参、木香、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母、郁金、天麻、虎杖、川牛膝、银柴胡、白头翁、草乌、赤芍、升麻、北豆根、苦参、山豆根、葛根、北沙参、白薇、天花粉、南沙参、紫菀、三棱、天南星、浙贝母、黄精、玉竹、天冬、麦冬、知母、山药、仙茅、莪术、姜黄、远志、拳参、白蔹、独活、羌活、藁本、秦艽、漏芦、香附、萆薢、千年健、高良姜、胡黄连、茜草、续断
茎木类(13种):苏木、钩藤、槲寄生、川木通、降香、通草、大血藤、鸡血藤、忍冬藤、海风藤、青风藤、桂枝、桑枝
皮类(11种):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白鲜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合欢皮、桑白皮
叶类(8种):淫羊藿、大青叶、番泻叶、石韦、枇杷叶、紫苏叶、罗布麻叶、桑叶
花类(10种):辛夷、丁香、金银花、款冬花、红花、合欢花、旋覆花、菊花、蒲黄、密蒙花
果实及种子类(67种):五味子、木瓜)、山楂、苦杏仁、决明子、补骨脂、枳壳、吴茱萸、小茴香、山茱萸、连翘、马钱子、枸杞子、栀子、瓜蒌、槟榔、砂仁、豆蔻、葶苈子、桃仁、火麻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枳实、陈皮、巴豆、酸枣仁)、使君子、蛇床子、菟丝子、牵牛子、夏枯草、鹤虱、王不留行、肉豆蔻、芥子、覆盆子、母丁香、槐角、马兜铃、地肤子、化橘红、鸦胆子、葫芦巴、白果、柏子仁、女贞子、蔓荆子、韮菜子、牛蒡子、大腹皮、草果、红豆蔻、草豆蔻、益智、木鳖子、胡椒、蒺藜、佛手、淡豆豉、胖大海、薏苡仁、青葙子、榧子、车前子
全草类(27种):麻黄、金钱草、广藿香、荆芥、车前草、薄荷、穿心莲、青蒿、石斛、伸筋草、木贼、紫花地丁、半枝莲、益母草、泽兰、香薷、肉苁蓉、茵陈、淡竹叶、佩兰、豨莶草、瞿麦、半边莲、锁阳、蒲公英、马齿苋
藻、菌、地衣类(6种):茯苓、猪苓、雷丸、灵芝、海藻、昆布
树脂类(5种):乳香、没药、血竭、青黛、儿茶、
其它类(5种):五倍子、天竺黄、海金沙、芦荟、冰片
动物类(27种):石决明、珍珠、全蝎、土鳖虫、斑蝥、蟾酥、蛤蚧、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鹿茸、羚羊角、地龙、水蛭、牡蛎、瓦楞子、蛤壳、僵蚕、蜂蜜、龟甲、鳖甲、海马、海龙、海螵蛸、蜈蚣、桑螵蛸、鹿角
矿物类(11种):朱砂、自然铜、滑石、石膏、雄黄、磁石、赭石、芒硝、玄明粉、白矾、炉甘石
表2 中药性状鉴别注意事项
项目 | 注意事项 |
药名书写 | 中药材及饮片名称及功效均以2015版《中国药典》为准 |
每位选手识别40种中药材或饮片,每种2.5分,其中,中药名称1.5分,主要功效1分,总分100分。名称写对,未写或错写功效,扣1分;中药名称写错,不得分。 | |
书写药名必须清楚,一个字太潦草导致评委无法辩认的,视为错字;整个药名太潦草无法辩认的,则视为答错。 | |
2015版《中国药典》作为单一品种收载的中药炮制品,必须按单列的名称书写,不得与原生药或生药饮片相混,否则视为答错。同一中药不同炮制品写出中药名称即可。 | |
中药的主要功效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该药的功效,功效较多时,只写出其中两个功效即可,每个功效0.5分。 | |
竞赛与备考 | 参赛人员在每5种中药前的鉴别时间为2分钟,哨声一响,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同步向下一排换位,不准提前或滞后。 |
已经进入下一排比赛的人员,不得再返回前一排。 | |
参赛人员不得携带样品外出 | |
考卷上必须注明参赛人员的考号及随机抽取的考题号 | |
备考选手在指定地点备考,参赛之前不得随意出入备考地点。 |
表3 中药性状鉴别评分表
选手考号: 考题号: 成绩:
编号 | 饮片名称 (1.5分) | 主要功效 (1.0分) | 得分 | 编号 | 饮片名称 (1.5分) | 主要功效 (1.0分) | 得分 |
1 |
|
|
| 21 |
|
|
|
2 |
|
|
| 22 |
|
|
|
3 |
|
|
| 23 |
|
|
|
4 |
|
|
| 24 |
|
|
|
5 |
|
|
| 25 |
|
|
|
6 |
|
|
| 26 |
|
|
|
7 |
|
|
| 27 |
|
|
|
8 |
|
|
| 28 |
|
|
|
9 |
|
|
| 29 |
|
|
|
10 |
|
|
| 30 |
|
|
|
11 |
|
|
| 31 |
|
|
|
12 |
|
|
| 32 |
|
|
|
13 |
|
|
| 33 |
|
|
|
14 |
|
|
| 34 |
|
|
|
15 |
|
|
| 35 |
|
|
|
16 |
|
|
| 36 |
|
|
|
17 |
|
|
| 37 |
|
|
|
18 |
|
|
| 38 |
|
|
|
19 |
|
|
| 39 |
|
|
|
20 |
|
|
| 40 |
|
|
|
总计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
[必考项目2] 中药调剂
1.审方:处方审查于赛前单人单桌集中进行,根据调剂审方要求,指出处方中存在的不规范处,并在处方审查答卷纸(见表5)上写明存在的问题。
2.调配:本项比赛采取有药斗抓药方式进行,处方中药分别装在药斗内,药斗上不注药名。由参赛选手按处方内容(8味)调配3剂中药,要求调配计量规范、脚注准确、不撒、不漏,整齐有序。为节省时间,计价与捣碎工作已由工作人员完成,参赛选手可忽略该程序;参赛选手调配时使用统一准备(或自备)的戥称。操作完毕后由工作人员使用电子称进行称重,每剂中药的净重四舍五入到克。参赛选手在得到评委开始指令之前,不得擅自挪动调剂台上的任何物品。比赛限时15分钟,时间一到,终止调配。比赛完毕,裁判员根据中药调剂评分标准(见表4)现场评判,打分。
表4 中药调剂比赛评分标准
项目 | 评分细则 |
1.操作规范(50分) | (1)处方审核(10分):参赛选手必须按《处方管理办法》之规定认真审核处方。:为了合理利用比赛时间,处方审查考核于赛前单人单桌集中进行。处方由大赛专家组拟定,参赛选手须按《处方管理办法》之规定认真审查,指出方中错误并予以改正。审查内容包括处方前记、正文(中药别名、并开、脚注、配伍禁忌、毒性中药用量与用法等)、后记等。每位选手用时8分钟审查2个处方,审查完毕由裁判员阅卷评分。 |
(2)验戥(5分):为确保称量准确,选手在开始称量前必须进行验戥(为保证大赛公平,戥子校正过程已由专业人员完成)。 | |
(3)减戥称量(5分):为使一方多剂的分剂量均匀准确,参赛选手在调配时,应采用“等量递减”、“逐剂复戥”分剂量,不可主观估量或随意抓配。 | |
(4)按序调配,单味分列(10分):按序调配是指按处方药品顺序逐一调配,单味分列是指将所称药物按序分别排放在包装纸上,使其互相之间易于区分。先称松泡等特殊药物并按规定位置排放的也视为正确。整个调配过程必须做到无混杂、无散落、无遗漏、无错配等。配方过程中,如果将饮片撒到台面上,允许拣回,不拣回的或者落到地上的均视为有散落现象;两种以上药物堆放在一起不易区分的视为混杂。 | |
(5)特殊药品恰当处理(5分):对于应先煎、后下等特殊药物,必须使用统一准备的包装纸单包注明药名及用法(四角包或五角包),并与其它各药一起装袋。 (注意:先煎、后下等特殊药物不以“脚注”形式注明,由参赛选手自己判断;单包的饮片需要包四角包或五角包,并与其他的饮片一起包装、捆扎。) | |
(6)复核捆扎装袋(5分):处方称量完毕,必须进行核对,核对时必须看方对药,确认无误后方可包装捆扎,并在处方上签字。选手在调配过程中或复核时如果发现有问题,允许及时纠正。 | |
(7)发药(5分):为节省时间,选手可将发药交待的内容直接在发药标签上按已经写好的选项打勾选择,空项应划线。 | |
(8)清场(5分):调剂完成后要及时清场,用具归位、台面干净。清场后向评委口头报告“操作完毕”,并将所配处方交给评委。 | |
2.称量准确(30分) | 本次比赛设“三剂总重量误差率”和“单剂最大误差率”两个称量评价指标。选手操作完毕后,本人在场由评委负责对其调配的三剂中药进行称重,减去包药纸重量后的净重作为评分依据(大包装纸及单包用纸的重量提前标定,并在纸上注明)。 (1)三剂总量误差率(15分):是指参赛者所调配的三剂中药的总量与处方三剂总量的误差率。 (2)单剂最大误差率(15分):是指参赛者所调配的三剂中药中,实配单剂重量与处方单剂重量误差最大的值。 |
3.熟练快捷(调配时间20分) | 在本次比赛中,以调配时间作为参赛人员操作熟练程度的评价指标。开始时间以评委指令为准,截止时间以参赛者口头报告“操作完毕”的时间为准,限时15分钟。 |
表5 中药调剂技能比赛处方审查答卷纸
选手考号 处方号 成绩
中药调剂技能比赛处方审查项目 | 得分 | ||
审 查 处 方 10 分 | 别名改成正名 |
|
|
| |||
| |||
毒性药是否超量 |
|
| |
| |||
| |||
有无配伍禁忌 |
|
| |
| |||
| |||
注明并开药物 |
|
| |
| |||
| |||
有无特殊处理药物 |
|
| |
| |||
| |||
| |||
| |||
处方前记、后记等 |
|
| |
| |||
| |||
总分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表6 中药调剂技能比赛评分表
考号: 处方号: 调剂用时: 成绩:
项目 | 要求与扣分标准 | 扣分 项目 | 得分 |
1.审核处方(10分) | 审查前记、正文、后记内容完整,书写规范,无配伍禁忌,无超剂量,处方为合法处方,符合合理用药。认真审方、正确标注处方不合格之处,并正确修改,得10分,每漏注一项不合格之处或修改错误扣1分。 |
|
|
2.验戥准备(5分) | 着装(束紧袖口),服装整洁,双手清洁、指甲合格,得1分,否则扣1分。 |
|
|
检查戥子是否洁净,检查冲筒(铜缸子)是否洁净,审慎、包装纸整齐放置,得1分,否则扣1分。 | |||
持戥(左手持戥,手心向上),查戥,校戥(面向顾客,左手不挨戥),得3分,否则扣3分。 | |||
3.分戥称量(5分) | 调配时逐剂减戥称量的得5分;一次未减戥称量或大把抓药或总量称定后凭经验估分的扣1分,扣完为止。 |
|
|
4.按序调配、单味分列(10分) | 按序调配、单味分列、无混杂、无散落、无遗漏、无错配等现象的得10分;称量排放顺序混乱的扣1分;药物混杂的扣1分;药物撒在台面上未拣回或撒在地上的扣1分;抓错一味药,调配不得分(扣10分)。 |
|
|
5.单包注明(5分) | 应先煎、后下等特殊药物按规定单包并注明的得5分;脚注处理错误或未单包的扣5分,单包后未注明或标注错误的扣1分。 |
|
|
6.复核捆扎(5分) | 处方调配完毕后看方对药,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包装捆扎,处方签字得5分;核对不认真,没有看方对药的扣0.5分;存在缺味、错配现象没有发现的扣2分;包装不美观,捆扎不牢固的扣2分。处方签字不合要求的扣0.5分 |
|
|
7.发药交待(5分) | 发药交待的内容(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药时间、饮食禁忌等)均按要求在发药标签上注明的得5分;未注明的扣5分;标注时有漏项的每项扣1分。 |
|
|
8.及时清场(5分) | 调配工作完成后及时清场,做到物归原处、清洁戥盘、戥称复原、清洁冲筒、工作台整洁的得5分。戥盘未清洁扣1分;戥称未复原扣1分;冲筒未清洁扣1分;工作台不整洁扣2分。 |
|
|
9.总量误差率(15分) | 低于±1.00%的,得15分;±1.01-2.00%的,扣3分(得12分);±2.01-3.00%的,扣6分(得9分);±3.01-4.00%的,扣9分(得6分);±4.01-5.00%的,扣12分(得3分);超过±5.00%的不得分。 |
|
|
10.单剂最大误差率(15分) | 低于±1.00%的,得15分;±1.01-2.00%的,扣3分(得12分);±2.01-3.00%的,扣6分(得9分);±3.01-4.00%的,扣9分(得6分);±4.01-5.00%的,扣12分(得3分);超过±5.00%的不得分。 |
|
|
11.调配时间(20分) | 在9分钟内完成的,得20分;在9.01-10分钟内完成的,得19分;在10.01-11分钟内完成的,得18分;在11.01-12分钟内完成的,得17分;在12.01-13分钟内完成的,得15分;在13.01-14分钟内完成的,得10分;在14.01-15分钟内完成的,得5分;超过15分钟,调配不得分。 |
|
|
合计 |
|
|
计时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
表7中药调剂称重记录及称量误差率计算表
选手考号: 处方号: 成绩:
考号 | 第一剂重量(克) | 第二剂重量(克) | 第三剂重量(克) | 三剂总净重量(克) | 三剂总量误差率(%) | 单剂最大误差率(%) | |||
| 毛 |
| 毛 |
| 毛 |
|
|
|
|
净 |
| 净 |
| 净 |
| ||||
| 毛 |
| 毛 |
| 毛 |
|
|
|
|
净 |
| 净 |
| 净 |
| ||||
| 毛 |
| 毛 |
| 毛 |
|
|
|
|
净 |
| 净 |
| 净 |
| ||||
| 毛 |
| 毛 |
| 毛 |
|
|
|
|
净 |
| 净 |
| 净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
[必考项目3] 薄层色谱的应用
1、利用相同物质在同一条件下得薄层色谱行为是相同的原理,将样品中的盐酸丁卡因与盐酸普鲁卡因经薄层色谱法展开分离后,用稀碘化鉍钾试液喷雾显色,测出其Rf值。比赛时间为1小时。比赛完毕,裁判员根据薄层色谱评分标准(见表8)现场评判,打分。
表8薄层色谱评分标准
项目 | 分值 | 扣分 |
一、点样 | 26 |
|
1、距板的一端1.5~2.5cm处作起始线 | 4 |
|
2、用微量注射器点样10~15μl | 4 |
|
3、两点间应相距1.5~2.0cm | 4 |
|
4、点样应距薄层板边缘1.5cm以上 | 4 |
|
5、点样斑点直径2~3mm | 4 |
|
6、熟练程度 | 6 |
|
二、展开 | 36 |
|
1、展开剂配制比例正确 | 4 |
|
2、取放试剂操作正确 | 4 |
|
3、溶剂预饱和 | 4 |
|
4、展开剂浸没薄层板下端的高度不超过0.5cm | 4 |
|
5、原点不得浸入展开剂中 | 4 |
|
6、倾斜上行法展开 | 2 |
|
7、展开剂前沿距起始线约近15cm结束 | 2 |
|
8、在前沿处作好标记 | 4 |
|
9、待展开剂挥散后,再显色 | 2 |
|
10、熟练程度 | 6 |
|
三、显色 | 16 |
|
1、显色操作正确 | 4 |
|
2、作图正确 | 4 |
|
3、数据标示正确 | 4 |
|
4、熟练程度 | 4 |
|
四、计算Rf值 | 16 |
|
1、Rf(普)计算正确 | 4 |
|
2、Rf(丁)计算正确 | 4 |
|
3、Rf(供)计算正确 | 4 |
|
4、Rf(供)计算正确 | 4 |
|
五、结论 | 6 |
|
结论正确 | 6 |
|
总分 | 100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
[必考项目4] 维生素C的杂质测定
1、维生素C及其制剂在贮存期间易变色,且颜色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深,这是因为其水溶液极不稳定,在高于或低于PH5-6时,受空气、光线和温度影响,可使分子中的内酯环水解,并进一步发生脱羧反应而生成糠醛,糠醛聚合而呈色。该有色杂质在波长420nm有吸收。选手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来测定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比赛时间为1小时。比赛完毕,裁判员根据评分标准(见表9)现场评判,打分。
表9 维生素C的杂质测定评分标准
项目 | 分值 | 扣分 |
一、配液 | 30 |
|
1、注射液开启及混合 | 2 |
|
2、容量瓶清洗 | 2 |
|
3、吸量管清洗 | 2 |
|
4、吸量管润洗3遍 | 4 |
|
5、移液至刻度线1-2cm | 4 |
|
6、滴管定容操作平视 | 4 |
|
7、滴管在容量瓶管外 | 2 |
|
8、定容至刻度线准确 | 2 |
|
9、摇匀 | 2 |
|
10、熟练程度 | 6 |
|
二、比色皿使用 | 20 |
|
1、比色皿润洗 | 4 |
|
2、手不能拿光面 | 4 |
|
3、液面离口0.5cm | 4 |
|
4、比色皿是否挂液 | 4 |
|
5、熟练程度 | 4 |
|
三、分光光计使用 | 40 |
|
1、开机预热2分钟 | 2 |
|
2、调波长 | 6 |
|
3、光面对光路 | 6 |
|
4、调0% | 4 |
|
5、调100% | 4 |
|
6、读数是否正确 | 4 |
|
7、数据记录 | 4 |
|
8、熟练程度 | 10 |
|
四、实验结论 | 10 |
|
结论正确 | 10 |
|
总分 | 100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
2016年温州市中职学校学生医药护理专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
为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和选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在温州护士学校举行2016年温州市中职学校学生医药护理技能大赛。为保证该大赛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技术文件。
一、比赛方法及报名
1.本次大赛分选拔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选拔赛护理专业(2014级)、药学专业(2014级)学生参加,根据比赛结果按比例推选护理专业42名、泰顺职教中心护理专业8名,药剂专业10名选手进入总决赛。
2.参赛选手应是我市2014级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及药学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生,性别不限,年龄在21周岁以下。参赛选手在报名获得确认后,原则上不再更换。如赛前选手因故不能参赛,所在学校需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组委会审核后按参赛选手资格条件补充队员。竞赛报到注册后,参赛队不得更换竞赛选手。
二、比赛项目与内容
本次竞赛场地设护理技能操作及中药性状鉴别,其评分技术标准如下。
(一)护理专业
[必考项目1]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
比赛序号:
完成时间: 3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评资源:纱布及呼吸膜放在准备室,准备时自取
操作步骤 | 技 术 要 求 | 分 值 | 扣分 | |
案例:在公园散步,发现前方突然有人晕倒在地,你作为目击者如何处理? | ||||
选手准备好用物,用1分钟时间检查场地是否符合要求(模型上做10次按压、2次吹气)。 | ||||
选手报告参赛号码,比赛计时开始 | ||||
判断 呼救 14分 | 环境 | 评估环境安全2,抢救者位于患者右侧、位置合适2 | 4 |
|
意识 | 判断意识方法正确2(轻拍重喊) | 2 |
| |
呼救 | 紧急呼救2 | 2 |
| |
脉搏 | 以示指和中指触摸气管旁2-3cm处,观察有无大动脉搏动2,5-10秒钟完成2 | 4 |
| |
呼吸 | 评估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2(观察胸廓起伏) | 2 |
| |
心脏 按压 35分 | 体位 | 患者仰卧位1,置于坚实平面上1,身体无扭曲1,迅速解开衣领腰带暴露病人胸腹部1 | 4 |
|
定位 |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方2横指处2 | 5 |
| |
手法 | 两手掌根部重叠,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上半身前倾,双肩 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 力,借助自身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操作3,, 动作正确节力3 | 12 |
| |
深度 | 胸骨下陷至少5cm3 | 4 |
| |
频率 | ≥100次/分4,节律均匀2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 胸部回到正常位置2,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手掌不离 开胸部,连续按压30次2 | 10 |
| |
人工呼吸 18分 | 检查 | 检查颈部有无损伤2:双手放于颈后部,触摸颈部;检查口腔、清除口鼻分泌物2,取出活动义齿1(口述) | 5 |
|
开放 气道 |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方法开放气道5:(如颈部无损伤:左手小鱼际肌置于前额下压2,右手拇、食指置于下颌角下方1,托起下颌、使头部后仰2,方法正确 | 5 |
| |
吹气 | 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1,深吸一口气1 | 2 |
| |
双唇紧贴并包绕患者口部吹气,连续吹气2次,每次不少于1秒用力吹气,观察胸廓直至病人胸廓抬起,方法正确4 | 4 |
| ||
吹气毕、立即与病人的口部脱离、同时松开捏鼻的手指1观 察胸廓情况1 | 2 |
| ||
评估效果 10分
| 循环 次数 | 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30:22,连续5个循环1 | 3 |
|
脉搏 | 评估颈动脉恢复搏动2 | 2 |
| |
呼吸 | 自主呼吸恢复2 | 2 |
| |
瞳孔 | 瞳孔缩小2 | 2 |
| |
末梢 循环 | 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1 | 1 |
| |
整理 3分
|
体位 | 妥善安置病人处于安全卧位2 | 2 |
|
| 其他跟进措施1(口述)(计时结束) | 1 |
| |
质量控 制 20分 | 人文 素养 | 抢救中病人无损伤,关怀体贴病人 | 6 |
|
熟练 程度 | 判断迅速、准确,定位准确、手法正确,动作连贯、操作熟练,时间3分超时即停 | 6 |
| |
复苏 效果 | 复苏有效,病人抢救成功。 按压无效或出错1次-2分,吹气无效或出错一次-2分 | 8 |
| |
操作时间 | 分 |
|
| |
合计 |
| 100 |
|
[必考项目2] 密闭式静脉输液
比赛序号:
完成时间:12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核资源:①注射盘:皮肤消毒棉签(带碘、一次性)、0.9%氯化钠溶液250ml(瓶装)、输液器、输液瓶贴、小杯子。②临时医嘱单、输液执行记录卡、止血带、治疗巾(一次性蓝色45×55cm)、小垫枕、输液胶贴5片/每袋,、小塑料桶(止血带回收空桶,内无液体)③洗手液、锐器盒、医疗垃圾筒、生活垃圾筒、止血带回收筒。④输液架、治疗车、输液臂。
操作步骤 | 技术要求 | 分值 | 扣分 | |
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输液0.9%氯化钠250ml(也可自行组织语言) | ||||
选手准备好用物,用1分钟时间检查床单位是否符合要求。 | ||||
选手报告参赛号码,比赛计时开始 | ||||
核对(2分) | 查对医嘱、执行单和输液瓶贴,体现双人核对 | 2 |
| |
评估 (4分) | 患者 | 全身:三史(过敏史、用药史和心脏功能)1 局部:输液肢体和静脉(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和静脉瓣)1 | 2 |
|
用物 | 准备输液架 | 1 |
| |
环境 | 温湿度适宜、安静整洁, 光线适中(口述) | 1 |
| |
准备 (10分) | 患者 | 知情同意,体位舒适,已排便大小便 | 1 |
|
环境 | 干燥整洁,宽敞(必要时台面用湿抹布擦干净、溶液去灰) | 2 |
| |
护士 | 仪容仪表符合护士礼仪规范2,洗手1、戴口罩1 | 4 |
| |
用物 | 治疗车、污物桶、锐器盒、手消毒液、小垫枕、治疗巾、治疗盘、污物杯、压脉带、砂轮、复合碘医用消毒棉签、无菌敷贴、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注射器、按医嘱准备药物、输液标签、输液执行单、医嘱单、签字笔等。(缺一扣1分,用物摆放不合理扣2分) | 3 |
| |
准备 药液 (12分)
| 配备 溶液 | 核对医嘱1、检查药物质量方法正确2 贴瓶贴,位置正确1
| 4 |
|
插管 | 消毒输液瓶口1,无污染1 检查输液器有效期与质量1, 取出输液器针头插入药瓶方法正确1,无污染且无液体进入输液器1 输液器袋套在药瓶上1,无污染1 再次核对正确1 | 8 |
| |
注射 (42分)
| 核对 |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1,解释清楚并取得合作1 | 2 |
|
排气 | 关闭调节夹、旋紧头皮针连接处1,检查药液后挂于输液架上1,排气:首次排气不滴出药液2、管内无气泡2、滴管内液面高度适宜1 、排气后输液管放置妥当1 | 8 |
| |
消毒 | 协助取舒适卧位,在穿刺静脉肢体下垫枕与治疗巾1,扎止血带距离与松紧度正确2,正确消毒皮肤2次2 (二次消毒期间准备敷贴1) | 6 |
| |
穿刺 | 核对病人和药物2,再次排气至有少量药液滴出2,检查针头及输液管内无气泡2,取下护针帽,嘱病人握拳,一手在消毒区外绷紧皮肤、固定血管1,一手持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并与皮肤成适合角度进针2,见回血后再将针头沿血管方向潜行少许3(不能一针见血不给分) | 12 |
| |
固定 | 一手固定针柄,三松2(嘱病人松拳,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夹)待液体滴入通畅后用输液贴分别固定针柄、针梗和头皮针下端输液管,固定美观牢固,不影响点滴2 | 4 |
| |
滴速 | 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滴速(滴速不超过±4滴)2,再次核对病人和药物2,告知注意事项1,安置病人并放置呼叫器于易取处1 | 6 |
| |
记录 | 洗手1,记录输液执行单(时间、滴速、执行人)2,并将其悬挂于输液架上1 | 4 |
| |
拔针 (5分) | 拔针 | 核对解释1,告知病人输液完毕需要拔针1,揭去针柄与头皮针管处输液贴,轻压穿刺点上方,反折头皮针迅速拔针(不滴血)2嘱病人按压片刻至无出血,并告知注意事项1 | 5 |
|
整理 (5分) | 病人 | 协助病人舒适卧位、询问需要1,取下输液执行单卡及输液瓶1 |
2 |
|
用物 | 医疗垃圾分类处理2 利器处理不当扣5分 | 2 |
| |
护士 | 洗手、脱口罩1 | 1 |
| |
质量控制 (20分) | 人文 素养 | 操作过程体现人文关怀、沟通到位2,举止稳重2 | 4 |
|
熟练 程度 | 程序正确、动作规范4 在12分钟内完成(超时即停) | 8 |
| |
输液 效果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针稳、准,无差错及输液并发症发生5(跨越无菌区酌情扣分) 下列情况出现一项即扣20分:1.有气泡进针2.针头污染进针3.操作过程中没有核对病人。 | 8 |
| |
操作时间 | 分 |
|
| |
合计 |
| 100 |
|
[必考项目3] 双侧鼻导管吸氧
比赛序号:
完成时间:7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评资源:氧气筒,治疗盘内:氧气流量表、湿化瓶(装有1/3或1/2的冷开水)、扳手,一次性治疗碗 (内盛冷开水)、弯盘(无菌纱布、通气管)、一次性吸氧管,棉签;用氧记录单、笔
操作步骤 | 技 术 要 求 | 分 值 | 扣分 | ||||||
遵临时医嘱给予2ml/min氧气吸入(也可自行组织语言) | |||||||||
选手准备好用物,用1分钟时间检查床单位是否符合要求。 | |||||||||
选手报告参赛号码,比赛计时开始 | |||||||||
核对(2分) | 核对医嘱及执行单2 | 2 |
| ||||||
评估 6分 | 病人 | 缺氧 状况 | 评估缺氧程度1,种类1 | 2 |
| ||||
鼻腔 状况 | 评估到位2(鼻腔是否通畅、鼻中隔有无弯曲、有无鼻息肉) | 2 |
| ||||||
心理社会方面 |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1、肢体活动及合作程度1 | 2 |
| ||||||
准备 10分 | 环境 | 符合用氧气要求,作好“四防”2(防火、防热、防油、防震) | 2 |
| |||||
氧气筒 | 评估剩余氧气量1 | 1 |
| ||||||
护士 | 仪表仪容符合礼仪要求2,,洗手、戴口罩1 | 3 |
| ||||||
用物 | 氧气筒,治疗盘内:氧气流量表、湿化瓶(装有1/3或1/2的冷开水)、扳手,一次性治疗碗 (内盛冷开水)、弯盘(无菌纱布、通气管)、一次性吸氧管,棉签;用氧记录单、笔(缺一样扣1分,摆放不合理扣2分) | 4 |
|
吸氧 45分
| 核对解释 | 核对正确1,解释目的及过程到位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1 | 4 |
|
清洁鼻腔 | 清洁鼻腔方法正确2 | 2 |
| |
冲尘装表 | 冲尘1(嘱当心1) 拿表姿势正确2,扳手使用节力2,装好后氧气表直立2 检查是否漏气2(关小开关,开大开关), 通气管和湿化瓶连接正确2 | 12 |
| |
插管准备 | 连接鼻导管方法正确3 | 3 |
| |
调节流量 | 正确调节氧流量4(开小开关),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2 | 6 |
| |
插管固定 | 插鼻导管手法、方向正确2,动作轻柔2, 固定鼻导管3(正确、美观、牢固) | 7 |
| |
解释宣教 | 用氧注意事项宣教到位5 | 5 |
| |
记录签名 | 洗手、脱口罩1,记录开始用氧时间1,氧流量1,签名1 | 4 |
| |
整理用物 | 正确处理用物2 | 2 |
| |
观察 4分 | 观察病情 | 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1,氧流量是否正确1、装置有无漏气1,是否通畅1 | 4 |
|
停氧 18分
| 核对解释 | 洗手、戴口罩1,核对正确1,解释到位1 | 3 |
|
拔管清洁 | 拔鼻导管方法正确2,拔管同时用纱布擦净1,导管妥善放置1,关闭氧气顺序正确4(关大开关,开小开关,关小开关) | 8 |
| |
顺序卸表 | 卸湿化瓶、通气管1,卸氧气表1 | 2 |
| |
安置患者 | 妥善安置患者1,整理床单位1 | 2 |
| |
记录整理 | 洗手、脱口罩1,记录停止用氧时间、签名1,正确处理用物1 | 3 |
| |
质量 控制 15分 | 人文素养 | 体现人文关怀、沟通到位3,举止稳重2 | 5 |
|
熟练程度 | 动作熟练、节力2,在3分内完成3,超时即停 | 5 |
| |
效果评价 | 患者安全、症状好转,吸氧过程中调节氧流量方法正确5(氧流量不符合扣10分) | 5 |
| |
操作时间 | 分 |
|
| |
合计 |
| 100 |
|
(二)药学专业
本次竞赛设中药性状鉴别、中药调剂、薄层色谱的应用与维生素C的杂质测定4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权重见表1。
表1 比赛项目指标体系
序号 | 项目 | 分值权重 |
1 | 中药性状鉴别 | 25% |
2 | 中药调剂 | 25% |
3 | 薄层色谱的应用 | 25% |
4 | 维生素C的杂质测定 | 25% |
总计 | 100% |
[必考项目1] 中药性状鉴别
1.考试范围分别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収载的、临床常用的280种中药。参赛选手对随机抽取的40种中药(含中药材与饮片)进行性状鉴别,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名称与主要功效。比赛时间为16分钟,时间一到,统一交卷。裁判员现场阅卷、评判。
2.中药性状鉴别常用中药目录(280种)
根与根茎类(90种):细辛、狗脊、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牛膝、太子参、威灵仙、川乌、附子、白芍、黄连、防己、延胡索、板蓝根、甘草、黄芪、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前胡、川芎、防风、柴胡、龙胆、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熟地黄、巴戟天、桔梗、党参、木香、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母、郁金、天麻、虎杖、川牛膝、银柴胡、白头翁、草乌、赤芍、升麻、北豆根、苦参、山豆根、葛根、北沙参、白薇、天花粉、南沙参、紫菀、三棱、天南星、浙贝母、黄精、玉竹、天冬、麦冬、知母、山药、仙茅、莪术、姜黄、远志、拳参、白蔹、独活、羌活、藁本、秦艽、漏芦、香附、萆薢、千年健、高良姜、胡黄连、茜草、续断
茎木类(13种):苏木、钩藤、槲寄生、川木通、降香、通草、大血藤、鸡血藤、忍冬藤、海风藤、青风藤、桂枝、桑枝
皮类(11种):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白鲜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合欢皮、桑白皮
叶类(8种):淫羊藿、大青叶、番泻叶、石韦、枇杷叶、紫苏叶、罗布麻叶、桑叶
花类(10种):辛夷、丁香、金银花、款冬花、红花、合欢花、旋覆花、菊花、蒲黄、密蒙花
果实及种子类(67种):五味子、木瓜)、山楂、苦杏仁、决明子、补骨脂、枳壳、吴茱萸、小茴香、山茱萸、连翘、马钱子、枸杞子、栀子、瓜蒌、槟榔、砂仁、豆蔻、葶苈子、桃仁、火麻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枳实、陈皮、巴豆、酸枣仁)、使君子、蛇床子、菟丝子、牵牛子、夏枯草、鹤虱、王不留行、肉豆蔻、芥子、覆盆子、母丁香、槐角、马兜铃、地肤子、化橘红、鸦胆子、葫芦巴、白果、柏子仁、女贞子、蔓荆子、韮菜子、牛蒡子、大腹皮、草果、红豆蔻、草豆蔻、益智、木鳖子、胡椒、蒺藜、佛手、淡豆豉、胖大海、薏苡仁、青葙子、榧子、车前子
全草类(27种):麻黄、金钱草、广藿香、荆芥、车前草、薄荷、穿心莲、青蒿、石斛、伸筋草、木贼、紫花地丁、半枝莲、益母草、泽兰、香薷、肉苁蓉、茵陈、淡竹叶、佩兰、豨莶草、瞿麦、半边莲、锁阳、蒲公英、马齿苋
藻、菌、地衣类(6种):茯苓、猪苓、雷丸、灵芝、海藻、昆布
树脂类(5种):乳香、没药、血竭、青黛、儿茶、
其它类(5种):五倍子、天竺黄、海金沙、芦荟、冰片
动物类(27种):石决明、珍珠、全蝎、土鳖虫、斑蝥、蟾酥、蛤蚧、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鹿茸、羚羊角、地龙、水蛭、牡蛎、瓦楞子、蛤壳、僵蚕、蜂蜜、龟甲、鳖甲、海马、海龙、海螵蛸、蜈蚣、桑螵蛸、鹿角
矿物类(11种):朱砂、自然铜、滑石、石膏、雄黄、磁石、赭石、芒硝、玄明粉、白矾、炉甘石
表2 中药性状鉴别注意事项
项目 | 注意事项 |
药名书写 | 中药材及饮片名称及功效均以2015版《中国药典》为准 |
每位选手识别40种中药材或饮片,每种2.5分,其中,中药名称1.5分,主要功效1分,总分100分。名称写对,未写或错写功效,扣1分;中药名称写错,不得分。 | |
书写药名必须清楚,一个字太潦草导致评委无法辩认的,视为错字;整个药名太潦草无法辩认的,则视为答错。 | |
2015版《中国药典》作为单一品种收载的中药炮制品,必须按单列的名称书写,不得与原生药或生药饮片相混,否则视为答错。同一中药不同炮制品写出中药名称即可。 | |
中药的主要功效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该药的功效,功效较多时,只写出其中两个功效即可,每个功效0.5分。 | |
竞赛与备考 | 参赛人员在每5种中药前的鉴别时间为2分钟,哨声一响,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同步向下一排换位,不准提前或滞后。 |
已经进入下一排比赛的人员,不得再返回前一排。 | |
参赛人员不得携带样品外出 | |
考卷上必须注明参赛人员的考号及随机抽取的考题号 | |
备考选手在指定地点备考,参赛之前不得随意出入备考地点。 |
表3 中药性状鉴别评分表
选手考号: 考题号: 成绩:
编号 | 饮片名称 (1.5分) | 主要功效 (1.0分) | 得分 | 编号 | 饮片名称 (1.5分) | 主要功效 (1.0分) | 得分 |
1 |
|
|
| 21 |
|
|
|
2 |
|
|
| 22 |
|
|
|
3 |
|
|
| 23 |
|
|
|
4 |
|
|
| 24 |
|
|
|
5 |
|
|
| 25 |
|
|
|
6 |
|
|
| 26 |
|
|
|
7 |
|
|
| 27 |
|
|
|
8 |
|
|
| 28 |
|
|
|
9 |
|
|
| 29 |
|
|
|
10 |
|
|
| 30 |
|
|
|
11 |
|
|
| 31 |
|
|
|
12 |
|
|
| 32 |
|
|
|
13 |
|
|
| 33 |
|
|
|
14 |
|
|
| 34 |
|
|
|
15 |
|
|
| 35 |
|
|
|
16 |
|
|
| 36 |
|
|
|
17 |
|
|
| 37 |
|
|
|
18 |
|
|
| 38 |
|
|
|
19 |
|
|
| 39 |
|
|
|
20 |
|
|
| 40 |
|
|
|
总计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
[必考项目2] 中药调剂
1.审方:处方审查于赛前单人单桌集中进行,根据调剂审方要求,指出处方中存在的不规范处,并在处方审查答卷纸(见表5)上写明存在的问题。
2.调配:本项比赛采取有药斗抓药方式进行,处方中药分别装在药斗内,药斗上不注药名。由参赛选手按处方内容(8味)调配3剂中药,要求调配计量规范、脚注准确、不撒、不漏,整齐有序。为节省时间,计价与捣碎工作已由工作人员完成,参赛选手可忽略该程序;参赛选手调配时使用统一准备(或自备)的戥称。操作完毕后由工作人员使用电子称进行称重,每剂中药的净重四舍五入到克。参赛选手在得到评委开始指令之前,不得擅自挪动调剂台上的任何物品。比赛限时15分钟,时间一到,终止调配。比赛完毕,裁判员根据中药调剂评分标准(见表4)现场评判,打分。
表4 中药调剂比赛评分标准
项目 | 评分细则 |
1.操作规范(50分) | (1)处方审核(10分):参赛选手必须按《处方管理办法》之规定认真审核处方。:为了合理利用比赛时间,处方审查考核于赛前单人单桌集中进行。处方由大赛专家组拟定,参赛选手须按《处方管理办法》之规定认真审查,指出方中错误并予以改正。审查内容包括处方前记、正文(中药别名、并开、脚注、配伍禁忌、毒性中药用量与用法等)、后记等。每位选手用时8分钟审查2个处方,审查完毕由裁判员阅卷评分。 |
(2)验戥(5分):为确保称量准确,选手在开始称量前必须进行验戥(为保证大赛公平,戥子校正过程已由专业人员完成)。 | |
(3)减戥称量(5分):为使一方多剂的分剂量均匀准确,参赛选手在调配时,应采用“等量递减”、“逐剂复戥”分剂量,不可主观估量或随意抓配。 | |
(4)按序调配,单味分列(10分):按序调配是指按处方药品顺序逐一调配,单味分列是指将所称药物按序分别排放在包装纸上,使其互相之间易于区分。先称松泡等特殊药物并按规定位置排放的也视为正确。整个调配过程必须做到无混杂、无散落、无遗漏、无错配等。配方过程中,如果将饮片撒到台面上,允许拣回,不拣回的或者落到地上的均视为有散落现象;两种以上药物堆放在一起不易区分的视为混杂。 | |
(5)特殊药品恰当处理(5分):对于应先煎、后下等特殊药物,必须使用统一准备的包装纸单包注明药名及用法(四角包或五角包),并与其它各药一起装袋。 (注意:先煎、后下等特殊药物不以“脚注”形式注明,由参赛选手自己判断;单包的饮片需要包四角包或五角包,并与其他的饮片一起包装、捆扎。) | |
(6)复核捆扎装袋(5分):处方称量完毕,必须进行核对,核对时必须看方对药,确认无误后方可包装捆扎,并在处方上签字。选手在调配过程中或复核时如果发现有问题,允许及时纠正。 | |
(7)发药(5分):为节省时间,选手可将发药交待的内容直接在发药标签上按已经写好的选项打勾选择,空项应划线。 | |
(8)清场(5分):调剂完成后要及时清场,用具归位、台面干净。清场后向评委口头报告“操作完毕”,并将所配处方交给评委。 | |
2.称量准确(30分) | 本次比赛设“三剂总重量误差率”和“单剂最大误差率”两个称量评价指标。选手操作完毕后,本人在场由评委负责对其调配的三剂中药进行称重,减去包药纸重量后的净重作为评分依据(大包装纸及单包用纸的重量提前标定,并在纸上注明)。 (1)三剂总量误差率(15分):是指参赛者所调配的三剂中药的总量与处方三剂总量的误差率。 (2)单剂最大误差率(15分):是指参赛者所调配的三剂中药中,实配单剂重量与处方单剂重量误差最大的值。 |
3.熟练快捷(调配时间20分) | 在本次比赛中,以调配时间作为参赛人员操作熟练程度的评价指标。开始时间以评委指令为准,截止时间以参赛者口头报告“操作完毕”的时间为准,限时15分钟。 |
表5 中药调剂技能比赛处方审查答卷纸
选手考号 处方号 成绩
中药调剂技能比赛处方审查项目 | 得分 | ||
审 查 处 方 10 分 | 别名改成正名 |
|
|
| |||
| |||
毒性药是否超量 |
|
| |
| |||
| |||
有无配伍禁忌 |
|
| |
| |||
| |||
注明并开药物 |
|
| |
| |||
| |||
有无特殊处理药物 |
|
| |
| |||
| |||
| |||
| |||
处方前记、后记等 |
|
| |
| |||
| |||
总分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表6 中药调剂技能比赛评分表
考号: 处方号: 调剂用时: 成绩:
项目 | 要求与扣分标准 | 扣分 项目 | 得分 |
1.审核处方(10分) | 审查前记、正文、后记内容完整,书写规范,无配伍禁忌,无超剂量,处方为合法处方,符合合理用药。认真审方、正确标注处方不合格之处,并正确修改,得10分,每漏注一项不合格之处或修改错误扣1分。 |
|
|
2.验戥准备(5分) | 着装(束紧袖口),服装整洁,双手清洁、指甲合格,得1分,否则扣1分。 |
|
|
检查戥子是否洁净,检查冲筒(铜缸子)是否洁净,审慎、包装纸整齐放置,得1分,否则扣1分。 | |||
持戥(左手持戥,手心向上),查戥,校戥(面向顾客,左手不挨戥),得3分,否则扣3分。 | |||
3.分戥称量(5分) | 调配时逐剂减戥称量的得5分;一次未减戥称量或大把抓药或总量称定后凭经验估分的扣1分,扣完为止。 |
|
|
4.按序调配、单味分列(10分) | 按序调配、单味分列、无混杂、无散落、无遗漏、无错配等现象的得10分;称量排放顺序混乱的扣1分;药物混杂的扣1分;药物撒在台面上未拣回或撒在地上的扣1分;抓错一味药,调配不得分(扣10分)。 |
|
|
5.单包注明(5分) | 应先煎、后下等特殊药物按规定单包并注明的得5分;脚注处理错误或未单包的扣5分,单包后未注明或标注错误的扣1分。 |
|
|
6.复核捆扎(5分) | 处方调配完毕后看方对药,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包装捆扎,处方签字得5分;核对不认真,没有看方对药的扣0.5分;存在缺味、错配现象没有发现的扣2分;包装不美观,捆扎不牢固的扣2分。处方签字不合要求的扣0.5分 |
|
|
7.发药交待(5分) | 发药交待的内容(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药时间、饮食禁忌等)均按要求在发药标签上注明的得5分;未注明的扣5分;标注时有漏项的每项扣1分。 |
|
|
8.及时清场(5分) | 调配工作完成后及时清场,做到物归原处、清洁戥盘、戥称复原、清洁冲筒、工作台整洁的得5分。戥盘未清洁扣1分;戥称未复原扣1分;冲筒未清洁扣1分;工作台不整洁扣2分。 |
|
|
9.总量误差率(15分) | 低于±1.00%的,得15分;±1.01-2.00%的,扣3分(得12分);±2.01-3.00%的,扣6分(得9分);±3.01-4.00%的,扣9分(得6分);±4.01-5.00%的,扣12分(得3分);超过±5.00%的不得分。 |
|
|
10.单剂最大误差率(15分) | 低于±1.00%的,得15分;±1.01-2.00%的,扣3分(得12分);±2.01-3.00%的,扣6分(得9分);±3.01-4.00%的,扣9分(得6分);±4.01-5.00%的,扣12分(得3分);超过±5.00%的不得分。 |
|
|
11.调配时间(20分) | 在9分钟内完成的,得20分;在9.01-10分钟内完成的,得19分;在10.01-11分钟内完成的,得18分;在11.01-12分钟内完成的,得17分;在12.01-13分钟内完成的,得15分;在13.01-14分钟内完成的,得10分;在14.01-15分钟内完成的,得5分;超过15分钟,调配不得分。 |
|
|
合计 |
|
|
计时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
表7中药调剂称重记录及称量误差率计算表
选手考号: 处方号: 成绩:
考号 | 第一剂重量(克) | 第二剂重量(克) | 第三剂重量(克) | 三剂总净重量(克) | 三剂总量误差率(%) | 单剂最大误差率(%) | |||
| 毛 |
| 毛 |
| 毛 |
|
|
|
|
净 |
| 净 |
| 净 |
| ||||
| 毛 |
| 毛 |
| 毛 |
|
|
|
|
净 |
| 净 |
| 净 |
| ||||
| 毛 |
| 毛 |
| 毛 |
|
|
|
|
净 |
| 净 |
| 净 |
| ||||
| 毛 |
| 毛 |
| 毛 |
|
|
|
|
净 |
| 净 |
| 净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
[必考项目3] 薄层色谱的应用
1、利用相同物质在同一条件下得薄层色谱行为是相同的原理,将样品中的盐酸丁卡因与盐酸普鲁卡因经薄层色谱法展开分离后,用稀碘化鉍钾试液喷雾显色,测出其Rf值。比赛时间为1小时。比赛完毕,裁判员根据薄层色谱评分标准(见表8)现场评判,打分。
表8薄层色谱评分标准
项目 | 分值 | 扣分 |
一、点样 | 26 |
|
1、距板的一端1.5~2.5cm处作起始线 | 4 |
|
2、用微量注射器点样10~15μl | 4 |
|
3、两点间应相距1.5~2.0cm | 4 |
|
4、点样应距薄层板边缘1.5cm以上 | 4 |
|
5、点样斑点直径2~3mm | 4 |
|
6、熟练程度 | 6 |
|
二、展开 | 36 |
|
1、展开剂配制比例正确 | 4 |
|
2、取放试剂操作正确 | 4 |
|
3、溶剂预饱和 | 4 |
|
4、展开剂浸没薄层板下端的高度不超过0.5cm | 4 |
|
5、原点不得浸入展开剂中 | 4 |
|
6、倾斜上行法展开 | 2 |
|
7、展开剂前沿距起始线约近15cm结束 | 2 |
|
8、在前沿处作好标记 | 4 |
|
9、待展开剂挥散后,再显色 | 2 |
|
10、熟练程度 | 6 |
|
三、显色 | 16 |
|
1、显色操作正确 | 4 |
|
2、作图正确 | 4 |
|
3、数据标示正确 | 4 |
|
4、熟练程度 | 4 |
|
四、计算Rf值 | 16 |
|
1、Rf(普)计算正确 | 4 |
|
2、Rf(丁)计算正确 | 4 |
|
3、Rf(供)计算正确 | 4 |
|
4、Rf(供)计算正确 | 4 |
|
五、结论 | 6 |
|
结论正确 | 6 |
|
总分 | 100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
[必考项目4] 维生素C的杂质测定
1、维生素C及其制剂在贮存期间易变色,且颜色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深,这是因为其水溶液极不稳定,在高于或低于PH5-6时,受空气、光线和温度影响,可使分子中的内酯环水解,并进一步发生脱羧反应而生成糠醛,糠醛聚合而呈色。该有色杂质在波长420nm有吸收。选手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来测定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比赛时间为1小时。比赛完毕,裁判员根据评分标准(见表9)现场评判,打分。
表9 维生素C的杂质测定评分标准
项目 | 分值 | 扣分 |
一、配液 | 30 |
|
1、注射液开启及混合 | 2 |
|
2、容量瓶清洗 | 2 |
|
3、吸量管清洗 | 2 |
|
4、吸量管润洗3遍 | 4 |
|
5、移液至刻度线1-2cm | 4 |
|
6、滴管定容操作平视 | 4 |
|
7、滴管在容量瓶管外 | 2 |
|
8、定容至刻度线准确 | 2 |
|
9、摇匀 | 2 |
|
10、熟练程度 | 6 |
|
二、比色皿使用 | 20 |
|
1、比色皿润洗 | 4 |
|
2、手不能拿光面 | 4 |
|
3、液面离口0.5cm | 4 |
|
4、比色皿是否挂液 | 4 |
|
5、熟练程度 | 4 |
|
三、分光光计使用 | 40 |
|
1、开机预热2分钟 | 2 |
|
2、调波长 | 6 |
|
3、光面对光路 | 6 |
|
4、调0% | 4 |
|
5、调100% | 4 |
|
6、读数是否正确 | 4 |
|
7、数据记录 | 4 |
|
8、熟练程度 | 10 |
|
四、实验结论 | 10 |
|
结论正确 | 10 |
|
总分 | 100 |
|
裁判员签字: 年 月 日
裁判长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