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苍南人力社保局通过榜样、模式、政策“三引领”,有效助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落地落细。截至10月底,全县新增备案企业36家,完成年度任务数128.6%,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一是榜样引领,克主观“畏难”。国家推行企业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之初,企业对如何承接并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没有先例可循,面对一连串备案所需的制度目录,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样本,企业信心不足,畏难情绪溢于言表。2次推进会、21家参会企业,仅3家企业表达参与备案意向。经进一步接洽商讨,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确立苍南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试点,入驻企业手把手指导备案,联合企业人员逐字逐句修改文案,历经3个多月攻坚,完成规章制度28项,成功助力苍南仪表完成备案,打造苍南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样板。以点带面,有迹可循,“榜样”力量极大克服了各企业畏难情绪,掀起新一轮备案热潮。
二是模式引领,破客观“短板”。针对苍南企业人才储备薄弱,缺乏专家考评员建立技能考评体系并对员工进行评价等短板,苍南人社创新多种模式助力企业备案。通过“企业 + 技师院校专家”模式,为天信仪表等3家企业牵线搭桥,引入浙江工贸学院、温州技师学院等技工院校专家,化解企业无力搭建考评体系难题。通过“企业 + 指导团队”模式,为码尚科技、顺福印业、苍南国际等10余家企业引入第三方团队,协助开展备案,化解企业人手短缺难题。通过“企业 + 行业专家”模式,集中全县塑料制品行业专家,集中研究建设题库,化解企业人才储备弱难题,确保南塑集团、坤达集团等10家塑料制品企业成功备案并开展认定。
三是政策引领,促激情“动力”。联合县财政局出台《苍南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补助方案》,该方案从备案时间、企业规模、认定人数三个维度,分A、B、C三档次,对完成备案且开展认定的苍南企业实行最高10万元补助,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目前已开展认定企业数达15家。(苍南县人力社保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