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新业态群体就业规模持续扩大,鹿城区充分关注该类就业群体“融入”需求,围绕“家”理念,在打造服务阵地、强化政策扶持、提高保障力度等关键处积极落子、扎实布局,从“小切口”中办好民生“大实事”,以暖心服务聚力为新业态就业群体营造和谐就业环境。
一、以就业培优为驱动,下好提质赋能贴心棋。一是制定人才新政。出台新就业群体人才相关政策,加大新就业人才培育力度。对全职在鹿城工作1年以上的签约电商主播,年带货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可认定为F类人才;年带货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可认定为E类人才。E类以上主播人才为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最大自然人股东的,可推荐申报市区两级领军人才创业项目。二是强化创业扶持。突出新业态创业帮扶,对从事新业态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军人等群体通过资金直补、比例减免、财政贴息的方式分级分类落实社保缴纳、场地租用、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政策补贴。今年以来,已经累计发放创业补贴20万元;发放场地租金补贴1.38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42万元。三是聚力技能提升。纵深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动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开设家政服务、电商主播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新业态群体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与方式,提升技能与岗位适配性,并对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予以发放相应培训补贴。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家政服务人员5325人次、电商主播等新数字经济职业386人次。
二、以纾困化难为突破,下好宜居乐业安心棋。一是强化劳动权益保护。积极强化新业态企业用工履责监管,结合浙江“安薪”“根治欠薪冬季攻坚”等专项行动,对工资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健康等方面开展法律监督检查,着力规范新业态企业劳动用工,压实基本权益保障主体责任。同时,开通新就业群体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实行快速受理、快速裁定。二是发挥工会帮扶作用。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人员基数大分布广等特点,创新工会联合会组建模式,成功组建全省首家月嫂工会联合会,以及商场信息员工会联合会、网络直播从业人员工会联合会、护工护理员工会联合会共4家新就业群体工会联合会,为职工提供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目前,全区4家新就业群体工会联合会已涵盖单位61家、吸收会员2677人,正逐步推进其他新就业群体工会联合会建会入会工作。三是破解子女入学难题。新就业群体受社保参保限制,子女入学成为外来务工就业难题,鹿城区以此为切入,增设新就业群体专项积分,开放居住登记、参与志愿服务等积分获取路径,并将快递、外卖、物流、互联网等新业态领域专项表彰荣誉纳入新居民个性积分指标内容,推进新就业群体子女全员积分入学,符合条件的免费入读区内公办学校、参与暑期托管,使新就业群体在鹿安居更安心。
三、以城市驿站为据点,下好多维服务暖心棋。一是建立就近“服务圈”。启动建设以城市驿站鹿城总站为总枢纽、5个一级特色驿站为示范、12个标准驿站和N个服务点为主要支撑的“1+5+12+N”城市服务体系,配置饮水机、免费WIFI、躺椅等基本需求品,提供集续航、补给、休憩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加速实现“5分钟”就近服务圈全范围覆盖。目前,全区已建成投用17家“城市驿站”及108个服务点,覆盖所有街镇,其中2家驿站为24小时全天候开放。二是传好爱心“接力棒”。创新推出新就业群体及家属“专项服务日”“驿家亲”等项目,实行全区城市驿站“服务联动”,组织引导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社工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城市驿站驻点坐班,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社会服务等专业服务,并组建志愿律师服务团,为就业群体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目前已开展相关主体活动103场,服务新业态就业群体达8400余人。三是点亮群体“微心愿”。在全区“城市驿站”、“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新就业服务续航点等阵地场所,设立“心愿墙”“心愿卡”“心愿信箱”等,运用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多方参与、基金项目运作模式,实施“点亮微心愿”行动,对新业态就业群体及其子女等提出的心愿清单常态化落实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全区共收到包括“给妈妈的一束花”“甜蜜生日蛋糕”“御寒取暖物资”等“微心愿”1478份,并已全部结对完成。(鹿城区人力社保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