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今年以来,瓯海区聚焦高校毕业生、失业失土“两失”人员、城镇困难就业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突出抓好“就业三件事”,推动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瓯海区城镇新增就业175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8%,持续保持在全市低位水平,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向好。
一是深化省际劳务协作,稳定增长促就业。
一是以24个劳务协作服务站为轴心点,打造覆盖6省29个重点市县的“省际协作地图”,建立3家省外技师学院“合作基地”,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输送高技能、应用性专业人才,实现“毕业即就业”。二是联动中西部省份协作开展各类线上招聘活动,通过云通话、云视频架设企业、职工线上对接通道,高度重视东西部对口工作,截至目前已吸纳56100名脱贫人员在瓯就业。三是创设“一企一地一站”全链条用工服务模式,即一家重点企业链接一个劳务输出地和一个劳务协作服务站,全方位跟踪链内企业用工情况,全流程解决定点招工、定岗培训、定向输送问题。如已帮助瓯海眼镜、远华集团等企业同云南丽江市宁蒗县等劳务协作站做好“点对点”精准对接工作。
二是拓宽本地就业渠道,助企惠民稳就业。
一是打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创新构建星链式招聘体系,开设“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向全区企业每周征集岗位信息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依托“互联网+智慧小区”的共富通系统,以小区为最小单元,在小区求职系统内建立求职和发布平台,充分激发熟人带动效应,重点服务小区本地求职者与周边企业,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打造“校门口”的创业营地。利用瓯海区高校资源集中优势打造“大学生创客营”,累计服务创客项目75个,入营孵化企业20家,服务大学生超1.5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862人。入营孵化的3支创业团队摘得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金一银”佳绩,获孙春兰副总理亲自颁奖。三是打造“企业里”的培训基地。瞄准瓯海八大传统行业头部企业,铺开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试点工作,实现服装、眼镜、锁具、鞋革、电气机械等八大传统行业全覆盖。今年新增试点企业39家,企业自主认定技能等级人才2874人。
三是坚持特殊群体帮扶,聚焦重点保就业。
一是精准帮扶失业群体快速就业。针对失业人群就业信息滞后、缺乏有效求职渠道、就业服务针对性不强等普遍问题,紧跟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趋势,依托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打造“重点群体快速就业直通车”,提供岗位推荐与指导,精准高效帮扶重点群体实现“直达式”快速到站就业。累计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692人,帮扶率100%,帮扶失业登记人员8365人,帮扶率80.1%。二是精准帮扶失土农民稳岗增收。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目标,拟订《建设高质量就业体系助力瓯海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出台具有本地特色的就业扶持政策,如企业吸纳薄弱村、失土农民就业的给予企业一次性带动就业补贴2000元。三是精准帮扶家政人员充分就业。扩充更多就业渠道,全力推进家政便民服务进社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立17个家政便民服务点,全市首推定点医院免费体检服务,为1574名家政从业人员提供免费体检,鼓励家政岗前培训,如温州市蓓蕾家政职业培训学校某批培训医院照护人员44人,其中34人在市三医就业。(瓯海区人力社保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