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双建”引领 > 主题教育
【党史知识】温州党史⑨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
发表时间:2021-04-28 12:41 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浏览人数:

一、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军飞机于1938年2月28日首次空袭温州,此后不时轰炸,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在此期间,日军三次侵占温州,温州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

1944年9月,温州第三次沦陷。为了抗击日军侵略,中共浙南特委发出关于准备游击战争的决定等指示,要求各地以各种方式相机组织与发动游击战争。10月,乐清县委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游击队,共同武装抗日。国民党顽固派畏惧共产党抗日队伍的壮大,妄图“清剿”抗日游击队,乐清县委组织力量在虹桥起义,并成立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积极抗击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继虹桥起义后,瓯北县委发动屿北起义,建立抗日游击队。为统一乐清和瓯北两地斗争力量,中共浙南特委将两县武装合编为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

二、史实

1944年10月,乐清县委成立了“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后扩编为“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公开打出武装抗日的旗号,并组织爱国进步力量相继建立“乐清渔区特务队”“乐清县警备第四中队”等挂着国民党招牌的抗日队伍。国民党顽固派看到共产党抗日队伍逐步壮大,图谋消灭抗日游击队和所谓“通共”的警四中队,乐清县委断然于1945年2月25日策动和领导警四中队在虹桥起义,成立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1944年底到1945年初,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先后在石马印山、畚斗山、西洙等地抗击日军,多次挫败日军对群众的抢掠,打退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进犯,鼓舞了群众的抗敌信心。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芙蓉战斗,1945年3月21日,日军200余人进犯芙蓉镇。23日夜,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五中队袭击日军驻地桥头唐小学,第四中队迅速占领小学对面的龙口街,直插横塘角,阻击日军逃窜。双方激战数小时,游击队击毙击伤日军数人。次日凌晨,日军慌忙撤逃,芙蓉镇光复。

瓯北党组织也十分重视抗日武装队伍的组建。温州第三次沦陷后,瓯北县委加紧民兵军事训练,着手组织抗日武装。1945年3月2日,国民党永嘉自卫队和溪口警察所警察袭击在屿北的中共瓯北县委机关,瓯北县委发动屿北起义,击退进攻,并乘胜追击,缴获乡公所和警察所的20多支枪,组成一支90多人的抗日游击中队。接着,枫林区委发动民兵,收缴鹤盛警察所的20多支枪,瓯北县委以此为基础,又建立一只抗日游击队伍。

1945年3月30日,为统一乐清和瓯北两地斗争步伐,扩大抗日反顽斗争的回旋余地,中共浙南特委召集瓯北两县主要干部在乐清市山面乡泽基村开会,传达特委指示,建立“瓯北中心县委”,领导乐清(含玉环)、瓯北两县工作,两县武装合编为一支部队,并决定不打新四军的旗号,就称“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简称永乐总队)。

永乐总队靠着对浙南人情、地形和敌情的熟悉,不怕牺牲的血性,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主动灵活地开展了武装抗日解放斗争,积极打击了敌伪。随着战争格局的变化,日军于6月26日退出了温州。

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看到共产党抗日队伍逐步壮大,遂决定对抗日游击队进行“清剿”。1945年4月,面对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6000余兵力的围攻,仅700人的永乐总队进入了艰苦的反“清剿”斗争,随后开辟了乐清湾海上游击根据地,并通过护航、护渔以及海上贸易保证了给养,6月下旬,国民党军以追击日军为名也撤出永乐地区,这次大规模“清剿”随之落幕。1945年8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浙保第三、第四两团,设立第五清剿分区,再次向永乐游击根据地发起猖狂进攻。瓯北中心县委和永乐总队根据浙南特委的“八七”指示,除留第四中队坚持乐、永边境斗争外,其余各部分散行动,相机歼敌,主力转移永仙黄边,开辟新地区,使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计划步步落空。

1945年10月,根据国共《双十协定》,新四军北撤,永乐总队是留在浙江境内唯一公开的革命武装。中共浙南特委于11月20日作出《对江北的指示》,撤销永乐总队番号,精简部队,继续执行隐蔽精干政策,做好恢复老区、开辟新区以及统一战线等工作。

三、意义

永乐地区抗日武装的建立,可谓因时而起,符合新四军向东南沿海发展的战略意图,标志着浙南瓯北地区的武装抗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永乐总队虽然没有公开采用新四军的番号,但影响依然存在,是浙南在抗日烽火中建立发展起来的武装抗日的中坚力量,开创了浙南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新局面,形成了浙南抗日游击区,对以后浙南地区武装斗争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浙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中的辉煌一章。

永乐总队现列于《新四军战史》,以它前身1944年10月建立的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算起,到1945年冬奉命精简止,这支人民武装历经大小战斗近100次,其中主要战斗40余次,歼敌600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多次“清剿”,推动了浙南革命武装斗争的迅速发展。他们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和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勇事迹,犹如燎原星火,激励着一代代浙南人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