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双建”引领 > 主题教育
【党史知识】温州党史⑩浙南地区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发表时间:2021-04-28 12:44 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浏览人数:

一、背景

1946年6月,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内战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和华中分局在全面内战爆发后,根据浙江的形势发出了重新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中共浙南特委积极做好恢复老区、开辟新区以及统一战线等工作,扩大革命武装,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

1947年,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浙南的游击战争也迅猛发展。浙南特委根据形势变化积极行动,先后召开第八次、第九次扩大会议,加强对游击战争的领导,统一指挥部队作战,筹建浙南游击纵队,推动游击战争向更大规模发展。

二、史实

中共中央在内战爆发后,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及时地确定了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的方针。1946年9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指示中共浙南特委,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根据华中分局指示,浙南特委于10月20日作出《对今后任务的决定》,提出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的八大任务,即加强思想建设;加强对支部领导;大量培养干部;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新地区与加强城市工作;积极开展群众运动;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开展军队工作。针对国民党军的进攻,特委决定扩大革命武装,开展自卫还击。

从1946年7月至1947年4月,各武工队在反“清剿”斗争中,共消灭敌人200余名,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200余支,子弹2.3万发,击沉敌船1艘。这个阶段,逐步完成了从隐蔽精干向武装斗争的战略转变,并取得军事上的初步胜利。武装部队从原来的30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连同特委、县委机关及地方工作人员,共有800多人。这就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生攻守异位的重大变化,浙南特委积极配合即将到来的全国大反攻,把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

1947年10月3日,中共浙南特委在瑞安高楼区梅山召开第八次扩大会议,作出并通过《关于今后斗争任务的决定》《关于今后根据地建设的决定》等。会议确定浙南党今后斗争的任务是:组织和动员一切力量,发动武装斗争,建立民主根据地,配合解放军主力作战,以争取全国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会议还确定了斗争步骤与策略,指出为了加强对游击战争的领导,统一指挥部队作战,会议决定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作为浙南武装斗争的主力军。同时,要求各地普遍建立不脱产的民兵组织,以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

从1947年10月至1948年4月,浙南人民武装共进行大小战斗40余次,消灭国民党军800余人,缴获轻机枪10挺,长短枪700余支,子弹5.3万余发,以及一大批军用物资。经过这些战斗,不但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而且使国民党许多地方政权机构陷入了瘫痪或半瘫痪状态。这一阶段,中共浙南党组织领导的武装部队进一步壮大,主力部队由原来的500人,发展到近1000人,加上机关和地方脱产干部,共1400余人。

1948年4月7日,中共浙南特委在瑞安高楼区牛栏坑召开第九次扩大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游击战争的开展情况和成功经验。会议认为,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优越性,更多的兵力向国民党军进攻,争取游击战争的更大胜利。会议提出了在军事上要切实整编与扩大部队,逐渐地将斗争推向公开,坚决消灭一切可以消灭的敌人。会议提出今后斗争的六大任务:一是切实整顿、巩固与扩大部队,加强对部队的领导,大胆地将部队深入到边缘区与国民党统治区去,消灭力量薄弱地区的敌人,摧毁其行政组织,以壮大自己。二是广泛地组织和领导群众进行抗丁、抗粮、抗税、抗捐、抗租、抗债以及反霸斗争,并有计划地武装农民。三是必须运用一切军事政治力量,坚决而有计划地消灭现在工作地区的空白点,做到各县根据地连成一片。但边缘区的党组织仍用主要力量去做开辟工作,以扩大党的活动地区和根据地。四是必须在斗争中,同时采用开办训练班的方式,继续加强培养与提拔干部,特别是加强军队干部和行政干部的培养与提拔,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各级政权机构。五是必须加强党的工作,加强支部在群众斗争中的核心作用,健全支部的组织生活,注意在斗争中吸收群众领袖和积极分子入党,充实和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六是必须根据特委关于整顿浙南党的指示,利用一切可能和适当方法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整顿。

根据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大好形势和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规定,1948年9月27日,中共闽浙赣省委报经华东局批准,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任命龙跃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11月25日,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在瑞安县桂峰乡板寮村正式宣布成立。11月30日,浙南地委发出《对目前斗争的指示》,认为浙南人民的解放已为时不远,新的斗争主要是武装斗争,各武装部队必须大胆而积极地挺进到边区和白区去,主动向国民党军进攻,坚决消灭地主武装和一切力量薄弱的国民党部队。

从1948年5月至1949年4月,浙南游击纵队在瓯江南北向敌人发起强大攻势,共消灭敌人4个营部、1个自卫队总部、27个连队、15个分队以及其他一些零星部队,解放县城2座,俘敌29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物资。至此,浙南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浙南游击纵队和各县部队发展到4000多人,民兵发展到9万多人。温州城区及各县主要集镇的国民党部队已处于浙南人民武装力量的包围之中。

三、意义

浙南游击战争以燎原之势四处扩散,积极呼应了全国解放大局,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特别是中共浙南特委第八次、第九次扩大会议的召开和浙南游击纵队的成立,进一步推动着游击战争迅猛发展。

中共浙南特委第八次、第九次扩大会议总结经验和提出斗争任务,对于浙南地区加强党的工作,加强军队建设,广泛开展群众运动,建立民主政权,培养训练干部,扩大和巩固游击根据地,推动浙江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浙南游击纵队,这支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留下的人员和长期坚持浙南革命斗争的干部为骨干,以根据地的共产党员和贫苦农民为主体的浙南人民子弟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紧密配合解放军主力作战和解放浙南全境的主力部队。它同县区武装和民兵组织陷敌人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全面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为温州全境解放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