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洞头区人力社保局紧盯劳动者和企业“双维护”,着力以就业创业服务、人才引培留育、稳定劳动关系等三方面构建“扩中提低”工作格局,打造优质就业用工生态。
一、以就创服务为提升点,厚植就业创业新沃土。
持续筑牢“稳就业”基础,强化就业工作在“扩中提低”方面的支撑性作用。今年以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86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6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沙角村等5个村社上榜“浙江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村”考核优秀单位,入榜数和上榜率均居全市之先。一是“员工关爱”筑温暖。牵头组织员工关爱组,精心推出“三心三助”打造海岛暖冬,全力助推企业稳岗复产,累计开展关怀活动80余次,发放34家企业“企业留岗补助”和“员工返岗交通补贴”28.6万元,员工返岗率居全市前列,被浙江日报、温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累计报道30余次。二是“强化供需”促就业。搭建线上平台,借助“洞头人社”微信平台每周三发布岗位信息;开展“乡村巡回微招工”,打造“就业超市”,将就业岗位送到家门、送进超市,实现全区村社、大型超市全覆盖;初步建立“瓯洞”两地跨地招聘、联合培训融合交流机制,引导本岛居民“跨堤”就业致富,推动“瓯洞”就业一体化。今年以来,共发布招聘信息34期236家2012多个岗位,助企招工310人。三是“精准帮扶”稳岗位。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成立就业帮扶志愿服务联盟,摸清渔农村赋闲等群体就业需求,建立就业帮扶包责、服务、增收3张清单,筑牢保就业屏障。着重落实稳岗援企政策,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为企业、群众减轻资金负担。鼓励培训机构开办低龄老人公益培训,指导村社扩充公益性岗位。今年以来,共安置40人公益性岗位上岗,发放稳岗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就业援助补贴等558.73万元,惠及就业困难人员84人,帮助470多家企业稳定职工约8000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8万,带动就业228人。
二、以人才引育为提升点,构筑技能培育蓄能池。
截至目前,完成新招引大学生4046人,硕士58人,博士3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24.78%、107.41%、150%,大学生和博士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一;大力推进“浙派工匠”民生实事,累计培训3088人,新增技能人才1296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64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23.5%、100.8%、112.8%。一是以更广阔的视野招才。持续做好中高层次人才招引和事业单位招考工作,挖掘61个事业岗位面向社会公开竞争引才,汇聚天下英才。中高层次人才招聘共有1044人通过初审,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75%以上。事业单位已完成笔试面试工作,即将进入体检考察环节。二是以更立体的渠道揽才。通过“掌上端”+“网页端”+“线下端”三端发力,打造立体式招聘矩阵全覆盖网罗各路人才。“掌上端”通过“洞头人社”微信公众开展日常招聘活动;“网页端”依托“温州人才网”“洞头人才公共服务网”开展网络招聘会,“线下端”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专场等活动,目前已开展“三端”招聘会39场,发布大学生岗位3963个。三是以更适宜的模式育才。聚焦产业特色与群众需求,依托我区劳动力培训“展翅行动”三年计划,全力降低线下培训因疫情停滞的影响,及时转战线上和企业内部培训,指导推广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3场,举办职业技能大赛1场,主动对接省厅申报开发“坛紫菜养殖”“羊栖菜养殖”等2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全力壮大提升我区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
三、以稳定劳动为提升点,奏响维稳维权和谐音。
全区受理处置劳资纠纷和欠薪事件230件,其中涉及工程领域184件,涉及1357人1369.19万元;受理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24件,仲裁调解率和仲裁结案率分别为85.7%和84%。一是夯实根治欠薪迎接国考督查。以开展根治欠薪“双零”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加大“智慧监察·阳光支付”督查力度,累计排查问题83个,并要求落实整改。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对国务院欠薪线索件实施“一件一档”,确保案件规范化办理。劳动监察执法全面延伸瓯江口,为洞头平安建设、“无欠薪”区创建、瓯洞一体化补短板、探新路。二是优化办案机制提升仲裁效能。深化劳动仲裁案前、庭前、庭后和企业调解“四调解”机制,进一步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完善“先行调解+精细审理”模式,推行“预约+休息日仲裁”服务,开通“线上办案”绿色通道,实现网络办案。试点仲裁建议书制度,针对个案中发现的隐患向企业发出书面建议,引导企业在用工管理上进行自我调整,达到“处理一个争议、规范一个企业”的目的。三是推进“用工体检”促建和谐环境。整合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力量,为企业就合同履行、权益保障等方面开展“用工体检”,进一步提升企业依法用工管理水平,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稳步得到提升。今年上半年根据企业预约,已开展上门“用工体检”48次,“挂号待检”21家,提供法律咨询8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