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索引号 001008003015012/2023-00095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发布机构 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3-03-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技术工人增技增收 全面实施“塑造技能温州新生态”十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3-03-13 09:27 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浏览人数:

各县(市、区)委人才办、人力社保局,龙港市委组织部、龙港市社会事业局、温州湾新区科技和人才局、海经区组宣部:

现将《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技术工人增技增收 全面实施塑造“技能温州新生态”十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1.考核任务指标分解

2.塑造“技能温州新生态”改革创新工作指导性指标分解表


中共温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3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技术工人增技增收 全面实施“塑造技能温州新生态”十大

攻坚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系列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和市委全会、市两会精神,全面激发技能人才活力服务三个“一号工程”,发挥技能人才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聚焦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和“扩中”“提低”行动,围绕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提技增收、技工教育、技能城市、技能社会等工作领域,持续深化“瓯越工匠培育工程”,全面实施“塑造技能温州新生态”十项攻坚行动,着力塑造“紧盯产业、效益凸显、助力成长、服务发展”的技能生态,大力促进技术工人增技增收,为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 幸福温州”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瓯越工匠”政策集成落地攻坚行动。推动国家、省市技能人才政策深度融合,谋划开展新一轮技能培训、评价激励和技工教育政策迭代升级。紧密结合《温州市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和《推进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方案》,实施重点群体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专项计划,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系列激励政策,整合“首席技师”和“瓯越工匠”遴选政策,选树技能培训和技能评价示范品牌,强化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探索开展培训赋能、提技增收和构建技能型社会等系列改革,进一步形成支撑技能温州新生态的政策体系。

(二)实施产业人才招引培育提升攻坚行动。围绕“5+5+N”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大学生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等产业急需人才,支持重点企业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体系,遴选并支持一批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发挥国家和省、市人才计划人选在工程师培育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新时代“瓯越工匠”培育工程,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新时代瓯越工匠、浙派工匠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荣誉及大师工作室项目遴选,全年选树各层次工匠人才100名以上,培育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遴选公共实训基地5个以上,推荐人选和项目向重点产业倾斜。

(三)实施企业技能生态系统构建攻坚行动。大力开展增技增收改革试点,坚持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和促进产业工人提技增收为重点,全市累计推动500家条件成熟的企业探索构建企业技能生态系统。结合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遴选工作,完善企业职工技能等级自主评价规范,率先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和自主评价改革企业一线职工“人人取证”。实施“五推进四贯通三提升”工作,“五推进”即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开发、推进企业职工“人人取证”、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四贯通”即促进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与员工薪酬分配、与工程技术技能系列、与人才职业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等四方面贯通;“三提升”即实现效率提升、动能提升、质量提升,全面提高企业技能生态效能。积极联动经信、资规、住建、市场监管、金融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涉企政策和审批涉企项目时,充分考虑企业技能人才要素情况,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作为政策享受、评优评先、项目审批和资助等方面的评价因子,全面构建企业技能人才生态系统。

(四)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攻坚行动。加速推进温州技师学院扩容工程,积极推动乐清、瑞安、平阳、泰顺等县(市、区)加快谋划技工院校建设,形成市县联动、齐头并进的工作态势。启动新建、扩建学校计划3所以上。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学徒制,健全完善校企双制培育模式,推动技工院校精准对接企业岗位,实现“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2023年全市技校招生3500人以上,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和新型学徒等校企双制培育1万人以上。探索推动技工院校加强与国内外一流职业教育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双证融通”改革试点,构建职技融通“双培养”育人体系,打通技术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成长通道。

(五)实施“金蓝领”项目培训提升攻坚行动。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在职职工、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为主体,大力开展“金蓝领”项目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项目化培训。围绕“一县一品”、乡村振兴、现代服务和新兴业态等行业人才技能提升需求,开展在职研修和技能提升培训,着力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对培训后职业技能鉴定和评价合格的学员,颁发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实施紧缺职业(工种)动态发布机制,对纳入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产业人才技能培训实行培训补贴上浮30%特殊激励;对参加“金蓝领”赴省内外研修技能人才给予相应研修补贴;鼓励各县(市、区)对在技能提升、项目化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或激励奖励。

(六)实施“技能温州”竞赛高地建设攻坚行动。积极探索“赛展演会”结合办赛模式,全力争取全国、省级技能大赛主办权,优化整合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全年组织开展市县两级技能大赛100场以上,引领1万名以上职工参与技能大比武,形成“月月有赛事、县县有品牌、场场出人才”的工作格局。对标世赛、国赛标准,大力引导各类职工参与技能比武、技能竞赛,发现、挖掘、选拔一批优秀技能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技能、崇尚技能、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浓厚氛围。

(七)实施“镇街技谷”品牌塑造攻坚行动。引导各县(市、区)以区域产业和民生需求重点,积极推动各镇(街)、园区加大技能提升投入,探索打造“技术进步、技能提升、员工成长、产业集聚”的“镇街技谷”,全年累计新增具有本地产业特色的“镇街技谷”培训、就业、劳务品牌20个以上,实现技能新生态建设落地基层。协同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1619”接续奋斗计划,大力开展重点就业群体项目化培训,鼓励重点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技能提升推动就业增收。

(八)实施“温州标准”新职业开发攻坚行动。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组织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和考核规范,启动实施眼镜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稳妥推动“眼镜架制作工”国家新职业发展,探索开展“预制菜制作工”等新职业开发,积极打造国家职业资格“温州标准”,全年新开发温州地方专项10个,累计形成特色专项能力证书项目100个。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引入“一县一品”产业人才目录,积极开展数字技能、乡村振兴和新业态等领域专项培训计划,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全年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2万人次以上,新增取证技能人才8万人以上,新增取证高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

(九)实施技能人才评价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强力推进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改革,引导各类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认证,发挥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技能等级认定主阵地作用。推动社会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第三方评价工种范围,提高多元化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与温州产业、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探索实施企业技能“新八级”制度,拓宽一线技能人才晋升渠道,规范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改革,累计推动 100 家条件成熟的企业试点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认定。稳步推进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政策落实,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审为工作重点,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技术、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

(十)实施山区海岛人才强化支撑攻坚行动。聚焦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助力山区海岛共同富裕行动,组织选派100名各行业首席技师、技能大师赴山区海岛县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技能培训,为企业职工解答技术问题、传授技术要领、分享技术经验;组织在温技工院校、职业院校1000名师生前往山区海岛县农村开展“为民办实事·送技送温暖”主题志愿活动。全力实施《温州市山区县创新型人才中级职称“直通车”评审办法》,进一步畅通山区县创新型人才职称直接晋升渠道。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同步组建本级“塑造技能温州新生态”十大行动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举措,迅速形成系统集成、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二)倡导创新探索。各有关单位要积极作为、强化担当,找准突破性抓手,大力创建特色品牌活动,强力推进机制创新和改革探索。注重经验总结和提升,全力评估政策举措,固化已有改革成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实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介作用,以“送技进校、送技进企、送技进村、就业帮扶”为载体,组织开展工匠大师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宣讲活动,广泛宣传塑造技能生态行动各项政策措施,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技能温州新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要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附件1


考核任务指标分解


县(市、区)

培训数

新增技能人才取证数

其中:高技能人才数

鹿城区

13000

8500

3000

龙湾区(含温州湾新区)

15500(2500)

10000(2400)

4200(1200)

瓯海区

13000

8500

3000

洞头区

1800

1200

500

瑞安市

16600

10800

4800

乐清市

16600

10800

4800

永嘉县

12000

8000

2800

平阳县

12000

8000

2800

文成县

3600

2400

500

泰顺县

3600

2400

500

苍南县

8300

5500

1800

龙港市

5500

3500

1100

海经区

600

400

200

温州湾新区

2500

2400

1200

合计

122100

80000

30000



附件2


塑造“技能温州新生态”改革创新工作指导性指标分解表


县(市、区)

工作创新项目

技能生态创富型企业试点(家)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

项目化培训班(场)

技能竞赛(场)

创建镇街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个)

新增技能等级试点企业(家)

地方专项开发

鹿城区

60

330

2

10

2

12

1

龙湾区(含温州湾新区)

80(20)

490(160)

2

10

2

14(4)

1

瓯海区

60

330

2

10

2

12

1

洞头区

5

60

1

2

1

1

1

瑞安市

60

600

2

10

3

17

1

乐清市

60

600

2

10

3

17

1

永嘉县

40

350

2

10

2

6

1

平阳县

40

350

2

10

2

6

1

文成县

10

60

1

3

1

3

1

泰顺县

10

60

1

3

1

3

1

苍南县

40

220

2

10

2

6

1

龙港市

30

150

1

5

1

3

1

海经区

5

-

-

-

-

-

-

温州湾新区

20

160

-

-

-

4

-

合计

500

3600

20

100

22

10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