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市人力社保局在市人才中心召开人才招引工作复盘会,回顾总结一季度引才活动开展情况,分析新形势对引才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部署下阶段人才招引工作。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雷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庄加灵,市局人才处、市人才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市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和引才专员分享了自身关于人才招引工作的感受。
张萍萍(市人才中心主任):从企业侧需求和求职侧供给两方面切入,结合今年1-4月份引才数据展开剖析,并梳理出了我市引才的热门产业、热门岗位、薪资变化及5+5+N产业引才发展趋势。同时,她提出了人才招引过程中存在的三个“不对称”现象,即“企业缺工的反馈与实际简历处理积极性的不对称”“专场招聘与综合招聘效益主体的不对称”“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两方诚信、薪酬等不对称”,由此提出要做好三个“谋”推动招引工作提质增效。一要谋先手,通过提前开辟岗位简历通道、借助围栏技术精准推送等方式,将招聘关口大大提前,促成后续人岗匹配效应辐射放大;二是谋长远,精心编撰5+5+N产业引才地图,将产业适配的高校、专业等内容一图呈现、一表收尽,真正实现人才“缺之能引、引之能用、用之能留”;三是谋实绩,结合招聘周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纬度,对人才招引活动进行绩效评估,推动引才工作不断革新,力促我市人才招引活动发挥最大效益。
陈其岳(市人才中心副主任):对本地和市外招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在本地招聘方面,要跳出人才市场,到毕业生、人才聚集的地方办招聘会,比如深入各大在温高校办招聘会;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商协会的联系,合力举办专场招聘会。在市外招聘方面,要发挥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作用,发布岗位信息和实习信息;要做深市外高校引才工作,建立长期互利合作关系,形成若干重点引才路线。
陈俏玮(市人才中心副主任):建议要多走进专业院校举办校招活动。这样不仅能减少毕业生求职成本,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投递简历,与企业实现对接,也能大大提高安全性,因为用人单位的信息都需经过学校核实,就业指导老师会提前对用人需求及岗位要求进行整理和总结,极大地保护了毕业生的求职安全。同时,校招活动的针对性也较强,促进人才与企业的高效匹配。
赵云(市人才中心副主任):提出要在二个“新”和二个“度”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人才招引效果。一是尝试新的组织形式。由某一个县(市、区)牵头主办行业专场招聘会,其他县(市、区)根据需求组分团参加,市局从中当好协调员。二是探索新的招聘方式。举办“元宇宙招聘会”,兼具现场招聘现实体验感和网络招聘不受时空限制的双重优势。三是提高引才精准度。利用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资源,根据我市5+5+N产业人才需求,绘制特色专业高校分布地图。四是增强求职者的感受度。邀请达成意向的学生来温参观考察,体验温州的就业创业环境,促成就业意向落地。
张纯(市人才中心副主任):从实际经验出发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加强省内引才力度。据近年数据统计,35周岁以下来温就业人员中省内户籍人数占总人数近50%,而且温州与省内高校关系密切,设有42所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引才基础优势明显。二是深化中西部地区及东北三省引才工作。举历年招聘数据显示,河南、湖南等中西部地区和黑龙江、吉林等东北三省的院校专业特色以及当地毕业生的就业习惯更契合温州企业引才需求,入职后能稳住心立业发展。三是加强政校企交流合作。可以通过访企实地考察、进校开展座谈交流等方式,加深政校企之间的沟通了解与合作。
陈星杰(市人才中心综合科科长):通过多场招聘会实战得出经验:一是联动开展产业专场招聘会。根据5+5+N产业分布,有针对性开展产业专场招聘活动,统筹联动各县(市、区)相关产业企业,汇聚更多头部企业,以“产”引才。二是深入拓展高效引才线路。重点开拓活动成效好的高校或引才线路,形成固定的精品引才线路。三是精准锁定引才目标地。做好跨部门及局内各处室(单位)联动,推动实现数据共享,聚焦温籍学子集中、来温意愿度高的地区和高校,有的放矢,使招引工作事半功倍。
周骏(市人才中心招聘服务科科长):阐述了本地招聘工作的“量”“质”关系。一是日常双线招聘会抓“量”,吸引更多毕业生参会。温州人才网全年无休开展线上招聘,温州人才市场每周举办1-2场线下招聘会。二是大型现场招聘活动抓“质”,做成品牌项目。比如今年的春季人才交流大会暨“一港五谷”主题人才招聘会,提前向在温高校和社会发布岗位清单,人岗精准预匹配,最终170家参会单位平均每家收到13份简历。
王小林(市人才中心人才院服务科科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提出两项建议:一是要注重引才精准化。后疫情时期,企业员工队伍稳定性增强,用工需求有所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外出引才企业岗位数、平均每场单位数有所减少,但对人才的要求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要注重建立引才品牌。外出引才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渠道之一,招聘对象主要为应届高校毕业生,除关注签约数、实习人数等直接成效外,也应重视社会效应。
徐婷婷(市人才中心人才招引科科员):引才活动需要创新,比如在南宁站引才活动中,开展了名企路演宣讲会,邀请知名企业上台现场宣讲,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更多元化展现企业,让毕业生更直观感受企业生产、工作及生活环境。根据会后统计数据显示,本次参加路演宣讲企业收到的简历是一般参会企业的2.6倍,是之前参加外出招聘会的1.5倍,活动成效明显。在今后活动中,要融入更多创新形式,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温就业发展。
张雷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全市人社系统紧紧围绕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积极主动开展各类引才活动,成功举办香港高端人才招聘会、博士人才杭州专场(浙江大学)洽谈会等专场活动,为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集聚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市人才中心主动融入中心大局,大力实施改革创新,狠抓引才落实落地,在引才工作中发挥了中坚作用,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战绩。
张雷强调,人才招引工作任重道远,全市人社系统要按照“三支队伍”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人才对接精度、人才活动效度和人才服务温度,为实施“强城行动”夯实人才基底。一要围绕中心,在突出“公共性”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公共人才服务,有效开展各类公益性招才活动,努力实现聚才强城的公共政策目标。二要闭环管理,在实现“提绩效”上下功夫。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后续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了解掌握意向来温或已进人才动态,根据需求提供精准服务,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三要总结经验,在增强“创新力”上下功夫。及时总结固化人才招引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需求导向和科技手段推进引才工作的平台创新、渠道创新、方式创新,持续提高我市引才用才工作水平。四要提升理念,在服务“增值化”上下功夫。配合做好人才服务专区建设,狠抓就业补贴、住房租售补贴、路费补贴、实习补贴等人才相关政策兑现,切实解决人才关注的居住、落户、子女就学等问题,让人才工作生活更加安心舒心。五是政企联动,在构建“大市场”上下功夫。在做好公益性人才服务的同时,大力培育人力资源大市场,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高端业态,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