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紧紧围绕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人社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强化用工用才保障,劳务协作、人才招引等工作得到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报道。坚持改革创新,率全省之先打造“工伤e智控”应用,有关工作得到省厅宣传推广,今年6月举办全省工作现场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推动“印刷机长”技能生态圈和数字技术产业人才学院建设改革项目入选省厅“创改开”第一批最佳项目;积极打造“学社里”应用,得到省政府有关领导批示肯定。聚焦平安稳定,社保扩面、工伤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成效获省厅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作为3家地市级单位之一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一、就业总体形势稳中向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服务,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在市政府的领导下,顺利召开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任务目标,加快形成大抓就业的工作格局。聚焦劳动者职业生涯全周期服务需求,联合有关部门创新推出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五大计划、17条工作举措,全面凝聚抓好就业创业的工作合力。紧盯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下沉的部署要求,率全省之先打造基层就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就业服务。实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十条举措”,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推出“招工平台一张图”“招聘活动一键达”“技能培训一清单”“就业政策一码通”四个“一”的举措,推动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1-6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79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聚焦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跨省劳务协作工作,赴四川、贵州等地开展跨省劳务协作活动66场,服务企业540家,发布岗位4.1万个。以大孵化器集群建设为切口,创新推出“青创强城”品牌,开展创业服务“一类事”集成改革,培育创业孵化基地36家,累计入孵创业实体4735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4亿元,扶持创业319人。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浙江省决赛,在温州选送的8个创业项目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创历史最好成绩。
二、各类人才加速集聚温州。紧盯“5+5+N”产业和“一港五谷”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为牵引,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行动计划”,掀起人才引聚温州新热潮。1-6月,全市新增大学生6.65万人,其中博士208人,硕士1786人。实施“千企万岗助强城”行动,开展“温州人才直播间”直播带岗、全国巡回引才、高校学子温州行、“一港五谷”专场招聘会等特色活动616场,服务企业2.9万家。其中组织企业赴香港举行引才活动,现场收到简历180份,达成初步意向54人。积极开展杭州博士专场招聘会,吸引426名高校博士到场交流,收到简历507份,达成就业意向158人。承接省厅线下公共人力资源标准化试点,推动人才市场、劳务市场、零工市场等平台纳入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目前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方案。充分发挥人才院吸纳人才作用,累计申请入院100人,入院人数居全省第一。全市新增博士后工作站5家,推动6家工作站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工作站,晋升数量创历史新高。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建成乐清智能电气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逐步形成人力资源产业园“四轮驱动”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广人力资源机构“用才宝”云店,全市开设“用才宝”云店892家,优质云店824家。牵头实施人力资源经理人队伍建设暨素养提升行动,举办全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座谈会、人力资源经理人高级研修班等活动,切实提升区域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三、“技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紧扣省委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中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率全省之先出台“技能强城16条”,着力打造“技能型社会”市域样板。创新推出温州技能夜校等培训载体,开发“技能业余课堂”“技能培训地图”,加快形成“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1-6月,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8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取证4.2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1.24万人。深入开展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全面推进温州技师学院扩容工程,学院二期(东校区)建设项目进入设计招标代理阶段;支持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发展,着力打造政校企合作办学的“温州样板”。聚焦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建设,发布技能型乡村(社区)、企业培育指引,确定首批技能创富型引领企业200家和技能共富型示范乡村(社区)20个。深入举办浙江省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洽谈会暨“创业奋斗 就在温州”全国百所职(技)院校温州行活动,加快推动产教融合,活动共签订协议827份,协议输送毕业生(实习生)2.4万人。开展“瓯越名匠”系列技能竞赛,举办“数字工匠”等“瓯越名匠”职业技能大赛35场,引领1.2万名劳动者参与技能大比武。积极举办高技能人才活动,依托高技能人才联谊会设立“瓯越技能大师人才库”,入库技能大师182名。依托中国数安港平台,创新打造“瓯越数字技谷”,开展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一试双证”试点,持续强化数字产业人才支撑。将技能人才有关指标纳入工业企业“数据得地”预评分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开展“职技融通”改革,推动温州技师学院、浙江安防学院正式签订“职技融通”长学制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问企识才”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赋权“5+5”产业领域重点企业每年自主评价推荐技师授予“瓯越工匠”称号,推动更多人才脱颖而出。扎实推进“技能共富”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为技能人才和技能型企业定制专属金融产品。
四、社保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全面加强基金监管、扩大社保覆盖面、优化社保服务,切实发挥社保兜底作用。会同财政、税务部门,落实市区城乡居保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调整政策,并指导各县(市)调整到位。创新打造“打、防、控、宣、建”工伤预防品牌,坚持“一企一策”原则精准巡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力提升工伤预防能力。联动有关部门开展工伤保险疑点案件调查侦查,已补缴、追回工伤保险基金共计181万元。创新打造“工伤e智控”平台,建立“审计仿真、业务医生、协同在线、智慧辅策”等四个应用场景。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参与社保基金内控检查,坚决筑牢社保基金监管防线。
五、和谐劳动关系有效构建。积极推进人社领域治理现代化改革,大力开展欠薪治理、劳动仲裁、用工指导等工作,有力保障人社领域平稳平静。针对涉薪纠纷多发问题,创新推出“32+闭环监管机制”,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不断规范用工管理。强化数字赋能,打造“一镇街一码”涉薪维权平台,实现涉薪纠纷线索属地吸附,推动全市重大欠薪事件“零发生”。组建以劳动保障督导员、劳动保障管理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为主体的工作队伍,人员队伍总数达1.78万人。结合《温州市工程建设领域劳资专管员管理办法》规定,对劳资专管员实施“动态评价+实时扣分+清零淘汰”闭环监管,全力提升劳资专管员业务能力。积极举办“开工第一课”活动,以劳动权益维权讲座和入企“面对面”指导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创新探索新业态劳动争议处置机制,整合多部门纠纷调处资源,构建新业态劳动纠纷裁前、诉前联调联处体系,目前超65%的新业态劳动纠纷通过该机制得到妥善处理。
六、人社公共服务不断优化。以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开展人社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创新,切实提升人社服务综合水平。创新开展人才服务专区建设,探索“一区通办”的工作模式,集成政策咨询、许可审批等全方位人才服务,加快实现人才服务从“多头找人”到“一站办结”的转变。今年以来,专区已提供增值化服务298人次,全力营造为才助才的浓厚氛围。聚力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以大学生就业为切入口,创新打造社保卡数字应用“学社里”,将求职岗位、技能培训智供、政策补贴等就业服务送入校园,服务高校学子24万人。全面提升数智人才服务水平,启动温州人才网数智保障提升工程,推动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赋能人才招聘工作,建成“电子执照、企业码+人才服务”集成应用场景,进一步简化企业招聘登记手续,切实提升人才求职安全感。